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胡适
约翰·欧文的小说对我有一种魔力,明明很厚,但一开始读就放不下了。他的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情节的跌宕起伏——甚至可以说情节有点拖沓,而是他对于每一个出场人物的刻画都典型并且真实。
图书封面《苹果酒屋的规则》也没有打破这种格局。书名让人感觉主要的场景应该是苹果酒屋,然而小说开篇却用三分之一的篇幅交代圣克劳兹孤儿院的故事。当然,“孤儿”这个群体是这本书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存在与“规则”息息相关,欧文也巧妙地用这个群体来引发读者的共鸣与讨论。
圣克劳兹是一所孤儿院,同时这里还帮妇女堕胎,彼时的美国,堕胎是违法的,但在拉齐医生的规则里,他愿意做这项“魔鬼的工作”。男主角荷马继承了拉齐医生的接生以及堕胎技术,但却不愿意成为一名医生,而是选择和来到圣克劳兹堕胎的凯蒂及华力回到观海果园,进入苹果酒屋工作。
电影剧照也是在苹果酒屋中,荷马与凯蒂相爱了,当华力去参战、在战争中生死不明时,他跟凯蒂悄悄生下了一个儿子。归来的华力成了残疾人,凯蒂仍然选择与华力结婚,而华力也知道一切真相,但他们还是像一家人生活着,谁也没有揭穿。这也是欧文小说的一个特点,他会描述一些打破常规的情节,又不去定义对错,留给读者自行判断与想象。
小说的最后,荷马还是回到了圣克劳兹,继承了那项“魔鬼的工作”。这部小说涉及的规则,不仅仅是苹果酒屋墙上的那一页纸,而是关于当时美国社会环境下的堕胎、战争、女权、种族歧视等等,故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去维护既定的规则,也不是为了反对规则,而是通过故事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既定的规则就是合理的吗?我们可以打破吗?
规则的制定者VS规则的执行者
那些仅仅循规蹈矩的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泰戈尔
在这个故事中,有两个规则是主线,一个是关于堕胎合法性的规则,一个是苹果酒屋的规则。这两个规则也将故事分成了两个主要的场景,一个是圣克劳兹孤儿院,一个是观海果园。
故事发生在美国堕胎不合法的时期,有大量意外怀孕的女性饱受歧视,却找不到合法堕胎的场所。规定堕胎不合法的政府官员认为孩子降生的权利不该被女性剥夺,这是一个听起来充满人权关怀的规则,然而降生的孩子的合法权利有人考虑到吗?有人去维护吗?他们不过是将那些孩子丢弃在孤儿院罢了。
电影剧照拉齐医生痛恨堕胎,他称堕胎为“魔鬼的工作”,可他一生都在争取堕胎合法化,因为他明白,堕胎剥夺了一个胚胎的生命,却能为女性赢得更多的尊重,也能让女性到合法机构去堕胎,免遭更多伤害。
苹果酒屋的规则常年贴在墙上,但那里的工人基本都不识字,即使每年都会换一页新纸写上不变的规则。制定规则的是观海果园的女主人,而苹果酒屋真正的规则,是黑人工头罗斯的规则。
在这两个规则中,制定规则的人都不是在执行规则的人,他们希望人们能够遵循自己所认为正确的方式来生活和工作,但他们并没有真正考虑到规则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合理。
电影剧照拉齐医生对堕胎合法化的争取,以及黑人罗斯对规则的主宰都是对规则制定者的一种挑衅,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遭到抵制,也许欧文想通过这两个角色告诉我们,普世的规则应该是核心执行者认可的规则,是真真切切的人权保障,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关怀。
打破规则=爱自由?
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契诃夫
拉齐医生、罗斯、荷马、美洛妮都是故事里打破规则的人,罗斯跟美洛妮是最典型的两个人物。罗斯用自己的规则管理着观海果园的工人们,他明白要想让工人遵守规则,必须让自己具备威慑的资本,他的资本是高超的刀术,但他也给自己定了规则:用刀子震慑别人,让别人明白你是领导者,但刀子也绝不能伤害到别人。
电影剧照罗斯先生是黑人,饱受白人歧视,他跟其他工人一样向往着远处繁华的摩天轮。面对白人的歧视,他没有惧怕,而是正面挑衅——白人并没有比黑人尊贵,一样惧怕刀子。不管是苹果酒屋的规则,还是白人的歧视,对于罗斯先生来说,他只是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墨守成规。
美洛妮是圣克劳兹的一个特例,而荷马是美洛妮人生中的特例,她称他为“阳光”。她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是一个叛逆的存在——没有女生的柔弱,对待性开放、大胆,独自逃离圣克劳兹,与强壮的男性打架,与女同事谈恋爱,成为电力维修工……
她身上的每一个标签,都在打破常规,只有一个信念是她一直在坚守的,那就是寻找荷马。在颠沛流离十五年后,美洛妮终于找到了荷马,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离开荷马,也许是因为十五年后的荷马已经不是她心目中的“阳光”,他打破了她内心深处的信念,于是黯然离开。
电影剧照美洛妮爱自由吗?毫无疑问是的,她是整个故事里活得最洒脱的人物。她遵守了规则吗?没有,并且处处在打破规则。那爱自由=打破规则吗?不是的,不管是她还是罗斯先生,都有自己心中遵循的一个原则跟底线。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对于罗斯先生和美洛妮来说,他们都不愿意遵守世俗定下的规则,都在给自己争取最大程度的自由,但他们并没有肆意妄为,而是努力让自己不去做违背意愿的事情,而“不违背自己意愿”本身就是一个内心深处的规则。
人性中的善良与爱,是最高规则
这个伟大的世界永远旋转,不断地改变陈规。——丁尼生
荷马在逃离圣克劳兹十几年后,还是选择回到圣克劳兹继承拉齐医生的衣钵。因为荷马是孤儿,他深深懂得,“孤儿们比别的孩子更喜欢日复一日的安定生活。凡是能够持续不变、保持原样的东西,他们都会视若珍宝。”孤儿们对于规则的遵守不是源于自觉和敬畏,而是源于恐惧和不安。
当凯蒂意外怀孕时,荷马没有帮凯蒂堕胎,而是选择让凯蒂生下儿子。如果没有儿子,也许荷马永远都理解不了拉齐医生对自己、对圣克劳兹的孤儿们的爱。他完全明白一名生下来便被遗弃的孤儿是多么的自卑和脆弱,源于这份爱和责任,他回到了圣克劳兹。
电影剧照你说拉齐医生敬畏规则吗?是的,他敬畏,虽然他违法给妇女进行堕胎,但他只是想让妇女可以拥有选择权、能够选择是否生下孩子,这是一种对女性的包容和爱,也是对人性的尊重。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美国,种族歧视严重,女性得不到充分的尊重、甚至常常沦为受害者,但那个时代的掌权者并没有为保护她们而制定相应的规则。欧文在小说中并没有提倡任何政见,但他通过不同的人物去表达了自己对所谓规则的抗议。
荷马承载了欧文对待规则的态度。虽然最开始的荷马也向往孤儿院以外的生活,但最后他还是回归了那个给予他生命,教会他爱的地方,甚至在孤儿院的后山种起了苹果树,想把外面的美好带回圣克劳兹,让孤儿们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我想,荷马继承圣克劳兹以后,还是会继续努力让女性得到更多的尊重,也会努力减轻孤儿们的恐惧和不安。让孤儿们明白真正该遵循的规则是人性中的善良与爱,才是荷马要去创造和遵循的新规则。
电影剧照我是蜗牛,爱读书,爱荐书,爱在故事的启发中热爱生活。
苹果酒屋的规则(怪不得是村上春树的偶像!)京东¥66.5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