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种香型和价格的产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如何选酒成了一道考验消费者的难题。但如果时间回到上世纪,我们的选择可没这么多。那会儿大家喝酒,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有没有”,不管什么酒,只要能被普通人喝得到,那就是好酒。建国初期,国家实行酒类专卖,酒的生产、销售和调拨,由中国专卖事业公司统一安排。按照当时的政策,有余粮的地区可以多产酒,没有余粮的地区少产酒,而一些受灾地区的酒需要减产或停产。也就是说,一些粮食产量不高的地区,普通人很难喝到白酒。好在“一五”期间粮食丰收,酿酒用粮尚能得到保障。那时候,每年用粮食酿造白酒的产量,大约占酒类总产量的60%左右。这意味着,当时除少量的果酒、露酒外,基本上都是粮食酿造的酒。遗憾的是,随着国运的起伏,酒业这一良好的开端也没有持续多久。一方面,随着工业生产和人们购买力的提高,白酒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以及年到年的灾害,使得粮食更加稀缺,许多酒企原料供应得不到保障,白酒更加稀缺。既要节约粮食,又要扩大酒源,这种背景下,非粮食酿酒成为酒业探索的方向。非粮酿酒的漫长路年,全国第一届酿酒工作会议肯定了以薯类原料酿酒的烟台试点经验,烟台经验代表了当时薯干原料的国家标准,这一实验也成为年节约1.25万吨粮食的重要保证。随后,国家科委制订的酿酒政策中明确提出提到,今后白酒应以液态发酵为发展方向,原料仍以薯干为主。江苏吴江县铜锣酿造厂的经历,正是当时非粮酿酒的真实写照。由于物资稀缺,铜锣酒厂借空闲民房,或在坟地搭建草棚建酒灶。原料方面,当时他们认为依赖国家拨粮食、与国营厂争利,不符合勤俭办企业的方针,于是全厂向下看,在代用品上做功夫。从年到年,铜锣酒厂收购大量桑葚果,掏籽取汁,以桑葚汁酿酒;在此基础上,他们从福建、江西大量收购桂圆核、废糖蜜,每百斤可以出酒50斤,其中桂圆核的酒质更好;不仅如此,铜锣酒厂在七十年代初,以楝树果酿酒,产酒十余万斤,这个产量比当年茅台酒厂产量的十倍还要多。橡子山芋、橡子也是当时酿酒的重要原料。铜锣酒厂曾开展山芋综合利用,以38万斤新鲜山芋,酿造出2万多斤白酒。当时他们还得出一个经验,新鲜山芋去掉淀粉后,山芋渣可以在地窖陈存,其残留的淀粉不会破坏,这样新鲜山芋可以在刚上市时就取淀粉,残渣则用来陈存,方便以后逐步酿酒。铜锣酒厂代粮品出酒率数据到年时,铜锣酒厂已坚持十六年非粮酿酒,节约粮食七百多万斤。可以说,铜锣酒厂的探索,是当时全国几万家酒企探索非粮酿酒的时代缩影。那么,山芋、薯干、橡子等这些代粮品酿的酒,品质如何呢?以木薯酒为例,这种曾被称为广西骄傲的酒,亲历者回忆说“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若血液中氢氰酸含量大于40~60毫克/升时就会丧命”。原来木薯酒所含的氢氰酸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与红血球结合,使红血球凝固,失去了输送氧气及输送营养素的功能,从而使人眩晕,甚至昏迷、呼吸困难。53度橡子酒酒标。在物资短缺的时代,农村经常出现类似事故。直到年,广西轻工业研究所通过从木薯酒中赶走氢氰酸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成为当时我国白酒生产技术的重大成就。直到八十年代初,木薯酒产量依旧占据广西白酒总产量的55~60%。非粮酿酒是特殊年代的产物,在高峰时的年,其全国产量多达40万吨,占白酒总销量的1/3左右,为国家节约粮食十几亿斤。年,国家轻工部、商业部关于《大力开展代用品酿酒的通知》中提到,浙江、广东的代用原料酿酒已占白酒总产量的80%以上。探索酒精配制酒年,全国尚未完全从粮食短缺的灾难中走出来,在节约粮食的迫切要求下,当时轻工部提出酒精配制白酒。随后,轻工部发酵所与上海香料所展开合作,他们以硫酸为催化剂,用酒精与有机酸试制成“人造酯”,从而配制白酒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加入上海香料所提供的白酒香精,这样配制出来的样品,被送到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经过10名评委的尝评结果,平均得分为82.1分,而与之相对照的样品是一款市场上销售的粮食酒,当时得分仅为70.7分。不过,这款得分较高的酒精配制酒,拿到东北去推广,市场销售并不好。到了年,轻工部在山西汾酒厂成立试点工作组,工作组除了负责汾酒的生产工艺外,还对白酒的香味成分进行剖析,希望能找到白酒中香味成分和口味物质的关系,为酒精兑制白酒奠定科学基础。汾酒试点实现了用饮料合成白酒,具体方法是:在基酒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有机酸、酯类、醛类和高级醇等香味物质,使其综合协调,然后加热处理,起到后熟作用。不过,按照这样的工艺做出的汾酒,虽然具有汾酒清香,味较调和,无异味,落口微甜,但后味还不够长;同样,合成的五粮液、泸州老窖与市售酿造酒相似,但也后味不够长,缺乏老熟的陈味。上世纪的地瓜酒。酒精配制酒在年实现了技术性突破,当时山东进行串香法白酒实验,将食用酒精注入底锅,香醅装入甑内,经蒸汽加热汽化,以酒精蒸汽穿越香醅层进行蒸酒。当时按照这种工艺做出来的薯干酒被消费者喜爱,有消费者认为,这种酒香味纯正,口味柔和,无邪杂味,可与固态法白酒质量媲美。而业内专家经过多次尝评,最终得分接近景芝白干,而高于其他薯干酒。这类工艺提高了白酒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量,节约了粮食,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里,可以说基本上实现白酒生产机械化和连续化。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家不再盲目追求大品牌与畅销品,反而更加看重传统工艺、纯粮酿造、匠心工艺、品味的个性化等与品质密切相关因素。这时候,酒中工匠,采用传统国粹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由白酒泰斗梁邦昌、著名白酒专家李克明、中国名酒大师龙则河、原泸州老窖生产部长吴景桂等人监制和酿造,手工操作,工艺复杂,配料讲究,为大家带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物超所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