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即使是平时喜欢喝点酒的,对于黄酒的印象还是比较模糊的。翻开中国几千年的酒文化史,其实里面作为主角的,还是黄酒。但是最近几十年来,黄酒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机会是越来越少,甚至很多人都没品尝过黄酒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酒精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酒。一直到民国时期还被称作“国酒”的黄酒,到底怎么了?滋润了国人几千年的黄酒,慢慢沦落,难道它真的不如白酒好吗?
一,在各种白酒、葡萄酒、啤酒、洋酒当中,黄酒到底属于哪一种?
这样来说,全世界的酒,按照大类来划分,无外乎就是酿造酒和蒸馏酒两种。而中国的黄酒,和外国的葡萄酒和啤酒,并称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酿造酒。酿造酒属于自然发酵,无需其他蒸馏之类的加工工艺,黄酒区别于那两种的,就是有其特有的酒曲发酵。剩下的就是蒸馏酒了,中国的白酒,还有我们经常说的各种“洋酒”,就是属于蒸馏工艺酿造出来的蒸馏酒,属于高度酒或者烈性酒,我们有白酒,外国比较典型的如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等等。我们的白酒和他们的高度酒之间的区别,也是独有的酒曲发酵,蒸馏的原理大同小异。
二,中国的黄酒和白酒有着怎样不同的工艺
古人最早的时候学会的,是制造果酒,也算是酿造酒的一种,但是没有具体的工艺。到了周朝时期,人们学会了有体系的酿酒工艺,这就是最早的酿造酒。随着农耕社会的不断发展,粮食逐渐充裕,于是就有了黄酒的出现。黄酒也叫米酒,一般是用黄米或者糯米为原料,蒸完后放入特制的酒曲,自然发酵而成。而白酒呢,直至宋末元初才从外国引进过来制作工艺,区别是我们的祖先把它改良了,里面加了酒曲,这个工艺主要是蒸馏技术,不是自然发酵。蒸馏酒制作现场,见下图。
三,黄酒和白酒在历史中的地位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酒精酒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白酒,是在宋末元初的时候才有的,即使到了现在,也不过几百年的历史,而黄酒的历史,则是有好几千年了。但是白酒出现之后,地位一直是很低下的,上层人士是从来不喝白酒的,也就是说白酒是根本上不了桌面的,直至民国时期,上层人士还是以喝黄酒为主的,就是说即使到了民国时期,黄酒还是我们的“国酒”。另外,“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还有喝了18碗酒的打虎英雄武松,其实喝的都是黄酒。
四,为什么最近不到年的时间,黄酒和白酒的地位颠倒了呢?
在古代,并不是人人都能喝得起黄酒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还是成本的问题,黄酒用主粮大米酿造,出酒率低,耗时长,关键还是粮食太贵,所以说在古代,喝酒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宋末元初蒸馏酒技术出现了,白酒所用的原料不是主粮了,其他的很多农作物都可用来酿酒,成本降低了太多,这只是其一,最重要的一点是,蒸馏出来的白酒,度数都在40°以上,远比13°左右的黄酒高很多,武松当时喝了18碗黄酒才能过瘾,如果是白酒,估计8碗就被老虎吃掉了。成本低,喝一点就能尽酒兴,于是白酒就成了穷人的专用酒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五,继蒸馏白酒之后,又出了勾兑酒
这个就更有意思了,上面说的白酒即使是酒精酒,但它是用纯粮食制作出来的,别管是黄米、糯米还是高粱,它用的是纯粮食做出来的,工艺是传统的固态发酵,中间不添加任何东西。话说解放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粮食短缺,而很多人还是要喝酒的,怎么办?就在这时,国家从苏联引进了液态发酵的白酒制作工艺,在年,工业部在山东烟台地区提出了所谓的“烟台酿酒操作法”,就是用地瓜干为代用品造酒。这种工艺是液态发酵,出来的酒虽然也是高度酒精,但是本身没有任何味道,然后需要在里面添加一些人工的香精进行勾兑,才能出来酒的味道,这就是“勾兑酒”的来源,可能很多人对此并不清楚。只是说以前的勾兑酒少,只是在困难时期拿来应急用,并且勾兑时不乱七八糟地加香料。
六,白酒取代黄酒的深层次原因
勾兑酒虽说是当时应急时所酿造的白酒,但是里面蕴藏了商机。首先,勾兑白酒别管是用什么粮食,它的工艺始终是液态法酿造,非常省事,生产周期很短,酒做出来以后,只需添加各种香精即可,比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要省事得多,成本减少很多,这个不难理解吧?于是慢慢的,勾兑的白酒就越来越多了,市场越来越大,此消彼长,耗时耗力的黄酒便越来越少。与之形成对应的是,固态发酵的纯粮白酒反而成了“好酒”了,渐渐地,黄酒在酒桌上的地位被白酒所取代。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最后的总结
白酒虽然并不都是勾兑酒,但是总归是高度酒,喝多了对身体肯定没好处。黄酒则不然,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好的黄酒风味独特、香气宜人,闻一闻都是享受,并且从营养学上来讲,它具有多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天然氨基酸,有非常好的养生价值。很多年长的人都还有记忆,以前在乡下住,快过年了妈妈都要酿几缸黄酒,年菜中的咸切鸡、烧鹅拼盘、红烧猪爪,再配上用锡壶温热的一壶黄酒,加上少许红糖和姜片,里面真真切切有一种江南的温婉气息和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