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的起源及传说

1.酒其实是天然产物

  科学考证发现,酒其实是天然产物,并非人类发明,科学研究发现,在人们生存的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酒精。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谷物中的淀粉可以逐步分解成糖分和酒精,最终自然转变成谷物酒。水果和乳汁也一样,很容易转变成酒。实际上,古人提出剩饭自然发酵成酒的观点具有科学性。在远古时代,人们采集的食物比如野果,其含糖分较高,无须经过液化和糖化,就极易发酵成酒。   这种观点意味着人类并不是酒的发明者,而是酒的发现者,酒乃自然界的天然产物,其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许多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可以转变成酒精,如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就可转变成酒,大自然完全具备产生这些条件的环境。

2.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饮料酒

  酒由酵母菌分解糖类产生,是一种发酵饮品。在远古时代,祖先主要靠采集和符猎为生。水果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之一。其采集的野果所含糖分高,极易发酵,从面析成酒精。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和乳糖,也很容易发酵成酒。因此,以狩猎为生的远古人也有可能意外地得到乳酒。可以这样说,人类第一代饮料酒就是果酒和乳酒,在相关文献记载中也能得到考证,比如史籍中有所谓“猿酒”的记载。当然,古代猿猴造酒的那种酒充其量只是带有酒香味的野果面已。《黄帝内经》中有“醴酪”的相关记载,这是关于中国乳酒的最早记载。在旧石器时代,果物和动物的乳汁很容易获取并极易发酵成酒,而且所需的酿造技术较为简单。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人类有意识酿造的最原始的酒类也应是果酒和乳酒。

  水果本身的糖分被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所产生的酒就是果酒,含有水果的风味与酒精。因此,民间的家庭时常会自酿一些水果酒来饮用。   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水果酒有多种类型,如构杞果酒、桑葚酒、石榴酒、猕猴桃酒、五味子酒等。猕猴桃、杨梅、橙、葡萄、荔枝、蜜桃、草莓等水果能够酿造较为理想的果洒。此外,李子、樱桃、蓝莓等也能制成果酒。

3.谷物酿酒始于农耕时代还是先于农耕时代,关于谷物酿酒的起源,目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谷物酿酒出现在农耕时代之后,现代许多学者基本赞成这种观点,有人甚至认为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有了剩粮。人们才开始了酿酒。   第二种观点认为谷物酿酒发生在农耕时代之前。中国考古学家吴其昌先生为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他在年曾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我们祖先最早种稻种泰的目的。是为酸酒而非做饭。吃饭是从饮酒中延伸出来的。这种观点在国外也较为流行,但一直找不到确切的证据来支撑。时隔半个世纪的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家所罗门·卡茨博士发表论文,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人们最初种粮食的目的是酿酒,他们先是发现采集而来的谷物可以酿造成酒,尔后才开始有意识地种植谷物以便保证酿酒所需原料。

该观点的依据是:在远古时代,人类的主食是肉类而非谷物国外研究发现,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已经开始酿造谷物酒,而事实上,那时的人们仍过着游牧生活,还不太符合种植谷物的条件。这个观点还值得商榷,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古代酒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酒的历史十分久远,上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考古资料显示,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形状与甲骨文、金文的“酒”字十分相似的陶罐。这说明,早在距今多年以前,中国酒就已经存在了。然面,酿酒究竟由谁发明,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在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酒起源的传说,传说中的先民在创造酒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段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如“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等。

  1.猿猴造酒说   在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中,对于人类如何捕捉一只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第一简白酒的前丗今生段极为精彩的记载。猿猴是一种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栖息于深山野林之中,跳跃攀缘于巉岩林木之间,出没无常,人们难以捕捉到它们。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并掌握了猿猴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嗜酒”。于是,在狼猴出没的地方,人们摆上几缸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它们先是在酒缸前踌躇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藏酒吮尝,时间一久,没有发现可疑之处,终于经受不住香甜美酒的诱惑,开怀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乖乖被俘。此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大都采用类似方法,这说明猿猴与酒联系紧密。猿猴不仅嗜酒,而且会“造洒”,这在中国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来自不同时代和不同人的这些记载,起码可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猿猴的聚居处,多有类似“酒”的东西出现。至于这种类似“酒”的东西是怎样产生的,是纯属生物学适应的本能性活动,还是猿猴有意识、有计划的生产活动,这些都需进一步加以考究。

  实际上,酒是一种发酵食品,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而得以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含糖的水果,是猿猴钟爱的食品。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之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成酒,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腐烂的水果摊床附近,或在垃圾堆旁边,都能常常嗅到由于水果腐烂面散发出来的阵阵酒味儿。在水果成熟的季节,狼猴大量收贮水果于“石注中”,其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石注中的酒液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香味。由此可见,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既合乎逻辑也合乎情理。当然,猿猴从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酝酿成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究竟经过了多久,尚待考证。

  2.仪狄造酒说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这是否属实,有待进一步考证。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似乎是在讲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罢了。“醪”,是一种糯米经发酵后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醒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高粱的别称。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是高粱酒的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方法流行于民间,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使之流传于后世。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人,当然不是一般的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这不无道理。仪狄究竞生活于什么时代呢?相比杜康,古籍中的记载大体一致,例如《世本)中国白酒文化局产业;《吕氏春秋》《战国策》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从事何种职务?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雷的史精可考。那么,他是如何发明酿酒的呢?根据《战国策》中的记载,情况大体如此: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妹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饮用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疏远了他,不再信任和重用他,让自己从此与美酒绝了缘。他还说,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这段记战流传于世,一些人对夏禹铭加尊崇。推他为廉洁开明9君主,因为“禹悉行酒”,竞使仪狄成了专事谄媚避奉的小人,这实在是修史者始料未及的。

  那么,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还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铜如孔子八世孙孔鲋,他称帝尧、帝舜都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既然早于夏禹的尧、舜都善饮酒,而酒源于禹,那么尧、舜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确切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一件程序和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如果说仪狄是位善酿美酒的轻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完善了酿酒的方法之后终于酸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这还是有可能的。因此,郭沫若认为禹臣仪狄开始造酒,造的是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

  3.杜康造酒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做法。由生活中偶然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这段记载经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能及时开启创作灵感的发明家了。

  杜姓到村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了。然而,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钟”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何人所造之酒呢?

  关于杜康,历史上确有其人。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古籍书中,都有关于杜康的记载。清乾隆十九年(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也有对杜康较详的记载。白水县(今陕西渭南白水县)、历史悠久,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因流经县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石头而得名。

白水因有所谓“四大贤人”遗址而名蜚中外:一是相传为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二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祥,生前善制陶器;三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何因也在此地留有坟墓;四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县城,一下子拥有仓颉、雷祥、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那显赫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