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8月4日是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最近十年逐渐有人叫“中国情人节”,不过大部分节日符号和西方情人节大差不差,在送礼方面也没什么特别限制。
但在古代,七夕的内涵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如今的七夕,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积淀。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中国古代的观星历史延续数千年,甚至成为历朝历代皇帝都会认真参考的知识,判断农时、占卜吉凶无不通过观星来观察。如今的观星基本是为了科研或者兴趣爱好。但牵牛星和织女星,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最熟悉的两颗星星。
历史上关于这两颗星星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与春节有关的传说历史等等众说纷纭,但关于七夕,中国人下意识会说出“牛郎织女”这四个字,足见这个传说给人们的印象之深刻。
不过最早在诗经里出现的牛郎织女并没有涉及爱情,也没有七月初七。牛郎织女这爱而不得见的凄美爱情来源于西汉时期的著名诗作《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一感人至深的诗作让牛郎织女之间的凄美爱情名声大噪,就类似于现代的网络热词造梗名场面。随后历朝历代开始对这个故事进行完善,发展至今,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国人心中心照不宣的文化印记。
“湾湾凉月挂银河,七夕穿针兴若何”
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是因为七夕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是“乞巧”。乞巧意为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放到如今就是大家在重大节日求升学发财升官,是一个非常有有意义的传统习俗。
唐代崔颢有诗云“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反映了大唐时期七夕节家家乞巧的盛状。
七夕也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重要节日,一般而言尚未考取功名的考生们会去拜魁星,此举可祈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因为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而魁星主文事,魁星也被称为文曲星。故钱琦在《竹枝词·拜文昌》中写道:“五彩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桥填乌鸦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
除了乞巧和拜魁星,还有晒书这一习俗,最早见于汉朝,意为读书人在这一天暴晒书籍,防止受潮虫蛀等等。
“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
在很多古代传说中,七夕都是一个相会的节日,比如《汉武故事》记叙汉武帝和西王母相会五次,每次时间都在七月七日。
随着时间推移,七夕见证了数不清的山盟海誓的爱情,即使到了今天,依旧有很多情侣在认真对待着这个名为“爱情”的节日。
西方的情人节当天,有情侣会开一瓶葡萄酒,准备一桌精美大餐庆祝。而七夕节除了传统的七夕特色食物外,越来越多年轻人会送给自己心仪的对方护肤品、美容仪、吹风机、腰垫、筋膜枪、剃须刀、喝了微醺不醉的山哩红刺梨酒等作为礼物。
良辰佳节,适合喝刺梨酒这种果酒,在保留了刺梨丰富营养物质的同时,刺梨酒易入口不辣喉的口感、低酒精含量也是七夕的最佳选择。用山哩红给这个节日添上一点“朦胧与暧昧”,也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