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生物学学科魅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加深对生物学科的知识理解,博雅明德高级中学生物教研组组织高二年级理科班开展了生物学科特色活动——自制发酵美食,同学们积极参与,制作了泡菜、腐乳、果酒,切实感受生活中的生物学魅力。
//
“发酵”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周礼》中记载,三国时期就有泡菜坛。北魏的《齐民要术》中记有用白菜制酸菜的方法,几千年来,中国各个地区的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掌握了多种多样的制作泡菜的工艺。其中四川泡菜以其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的特点,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
同学们开学初利用休假时间在家里自制了泡菜,大家根据课堂上学习的泡菜制作方法,回家后在父母、爷爷奶奶的经验指导下,经过半个月的发酵,制成了色泽清透,香气诱人的泡菜。也有同学的泡菜在制作和发酵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瓶内出现了产膜酵母,泡菜表面出现了白膜,这也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食品发酵过程中无菌操作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除了泡菜,腐乳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微生物发酵食品,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千百年来,我国各地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腐乳制作工艺,形成了近百种不同风味的腐乳。其中王致和臭豆腐家喻户晓。
本次理科班的同学们参考生物书中制作腐乳的方法,在课堂上制作了广汉特色的腐乳。同学们自主分组,进行了在豆腐上自然接种和人工接种毛霉的对照实验。在豆腐成功长出毛霉后,进行调味和装罐继续发酵。约两周后,打开罐子就可闻到同学们制作的腐乳的诱人风味。
除此之外,还有同学制作了苹果酒,同学们制作的成品在校园里展示,吸引了众多同学和老师前来参观。
本次学科活动,成功地帮助同学们熟练掌握了学科知识,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进一步发掘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科素养在博雅明德校园真正做到了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