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娱乐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有时候一天就需要转几个场,这个时候汽车就成了必备的工具了。无论是从家里出门上班,还是上班之后去餐厅和朋友聚餐,亦或是饭后去酒吧聚会,都需要汽车这个代步工具。
不过,我国的聚会活动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喝酒,“酒桌文化”是我国社交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谓一切感情尽在杯中。酒这个东西,说实话,确实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但是除了这一点好处,剩下的几乎全是坏处,比如喝酒伤身、比如醉驾。
在我国,醉驾是性质非常恶劣的行为,由于醉驾引起的交通安全事故数不胜数,可以说,小小的一杯酒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家庭的幸福生活。或许有人会说,自己酒量好喝不醉,或者是自己只喝了一点点,没问题,可恰恰是这些喝不醉没问题的人,最后害人害己。
俗话说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由于驾驶本身存在的高风险,哪怕只是沾了一点点酒也是坚决不能开车的。为了减少酒驾的情况,我国对酒驾行为也做了严格的规定,一旦有司机触犯,惩罚力度也是相当重的,只要驾驶员体内的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就会被判定为酒后驾驶。
当然,酒后驾驶也有不同的处罚标准,若是酒精含量没有超过80毫克,此时的处罚相对较轻,会扣留6个月的驾照,并罚款元至元不等。一旦驾驶员体内的酒精含量超过了80毫克,这种情况性质就严重了,将会被判为醉酒驾驶,对于这种行为,法律是一律不予姑息的。醉酒驾驶的驾驶员将会被立即吊销驾照,失去驾车资格,而且在以后的五年时间里,驾驶员都不能再参加驾照考试,也就是说醉驾的驾驶员在5年内都不准再开车。
喝酒之后,人的反应会变得迟钝,喝醉之后更是连意识都无法保持清醒。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一旦驾驶员开车上路,危险是极大的,因为汽车在路上高速行驶时,需要驾驶员保持专注,应对各种路面状况,而喝酒之后的驾驶员,不仅会出现反应不及时的问题,甚至还会在无意识中引发交通事故。
20毫克究竟是多少呢?许多驾驶员或许有这个疑问,其实很容易就能达到,只需要喝上一小杯啤酒即可,所以那些认为喝了点啤酒没有影响的驾驶员要注意了,一旦检查到,就是酒驾。那么,如果已经喝了酒的驾驶员,究竟多久之后再开车才比较稳妥呢?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人体内的酒精排解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酒的浓度:酒的品种很多,即便同样是白酒,浓度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浓度越高的酒在人体内的分解时间自然也越长。第二个因素是喝酒的量:即便是度数特别低的果酒,若是大量饮用,也会喝醉,所以喝酒越多,排解需要的时间也越长。
第三个因素是人的体质:每个人的体质都有差异,有些人千杯不醉,有些人一杯就倒,主要就是体质的差异,不同的体质排解酒精的时间也不同。若是考虑最普遍的情况,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喝了一点酒之后,需要大概7、8个小时把酒精排出去,也就是说喝了酒之后,至少要休息7到8个小时再开车。
如果体质比较差,也就是喝了酒之后容易醉的那类人,休息的时间就需要再延长一点,最好能够休息11、12个小时,这样更稳妥一些。其实,只要不是特别着急,如果喝了酒,最好是休息一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身体将会进行一次完整的新陈代谢,把之前的酒精排出七七八八。
喝过酒或者醉过酒的人,想必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睡一觉起来之后会有点头晕脑胀,这不是喝了假酒的原因,而是身体还没有从酒精的麻醉作用中完全清醒过来。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开车,是非常容易出现交通安全事故的。
所以,需要经常开车的朋友,最好是不喝酒或者把酒戒掉,如果确实遇到需要喝酒的情况,那么就让不喝酒的朋友帮忙开车或者找代驾。即使自己要开车,那么也要充分休息,让身体从酒精中彻底清醒过来之后再开,这样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