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鼋鱼酒了。在昌黎葡萄酒酿造史上,鼋鱼酒是很值得浓墨重彩一番的。它曾走出国门,畅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而这种酒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玫瑰香。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花果之乡”昌黎就有人研制出了很长时间闻名海内外的特制葡萄酒——鼋鱼酒。鼋鱼酒的研制者,名叫任桂源。
年11月17日,任桂源出生在昌黎县城南关的一个小康人家。20世纪20年代末期,在昌黎县中学读完初中课程,任桂源由家乡去东北谋生。后来,他凭着一股血气方刚的劲头当了一名东北军的士兵。不料,投笔从戎不到两载,“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在转瞬之间沦陷于日冠的铁蹄之下。东北军撤的撤,散的散,他不得不于年被迫脱下军装,投奔到长春二道沟石川造酒厂管供销的岳父田荫亭那里,当了一名酿酒工人,从此与酿酒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办的石川清酒厂很快扩建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松竹梅酒厂,主要生产日本人喜欢喝的清酒。他苦心学艺,很快掌握了酿制清酒的技术。年,经岳父田荫亭周旋,他被日商保送到日本在长春办的大陆科学院酿造系学习了三年酿酒专业知识。日本投降后,松竹梅酒厂被国民政府接管,改为长春复明酒厂,他继续留厂做技术工作;后来,东北全境解放,他又在长春国营清酒厂、吉林市桦甸酿酒厂等企业担任技师。
在东北谋生的20年间,任桂源积累了丰富的酿造清酒、白酒、果酒的生产经验,成为一个酿酒的行家里手。年,他由东北返回家乡,被介绍到河北省烟酒专卖公司生产科工作。到省烟酒专卖公司生产科工作的当年,他就大显身手,在保定市酒厂搞成快曲加酵母酿制高产白酒的试验,并使之迅速推广到全省各地。因而,他被评为河北省工业劳动模范,成为建国初期为数不多的省级工业劳动模范之一。
当河北省的第一家果酒厂决定在他的家乡昌黎筹建时,河北省工业厅的领导首先想到了任桂源;而任桂源又极愿意回到家乡工作,为筹建全省第一个专业生产果酒的企业献艺。
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昌黎果酒厂尚处在初步进行水文、地质勘探阶段之际,任桂源被省工业厅从保定派到已改称“唐山专区制酒总厂”的昌黎制酒厂,专门从事试制果酒和培训生产果酒的技术工人等工作。与他同时派来的,还有省工业厅酒业生产管理局秘书姜译等人,着手进行择址、征地、设计等建厂准备工作。酿造果酒的行家里手任桂源到达昌黎制酒厂之后,就如鱼得水,很快与被抽调来学习制造果酒技术的十来名青年工人一起,在厂区后面购置的一块菜地搭起的六间简易工棚里试制起果酒来。
设备简陋,但任桂源的技艺比较娴熟。没用上半年,他就领着青年工人用昌黎盛产的葡萄、梨等水果,试制出葡萄、梨等果露酒。到了年,任桂源在继续试制各种果酒的同时,开始为新建的果酒厂潜心研制独家产品——鼋鱼葡萄酒。他运用在东北工作时跟日本人学习的酿制河鳖酒的技术,利用滦河、青龙河等河流出产的甲鱼和碣石山区盛产的玫瑰香、龙眼葡萄,几经试验,终于加工酿造出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有一定滋补健身作用的鼋鱼葡萄酒。
从一个朋友那笔者大体获知,做鼋鱼葡萄酒需要将河鳖的肉同背甲一同用高温沸煮,直至肉、甲都化为汤水方罢。捞去骨碴后,将这汁液与榨出的玫瑰香、龙眼葡萄汁液掺在一起发酵,然后注入酒窖中的柞木桶中储存起来,一般都窖存5年以上。待出窖时,河鳖汤的腥味已除,葡萄酒味芬芳,到这时鼋鱼酒经过进一步加工配制,才算酿成。
记得回乡工作的第一个春节,笔者曾有幸品尝过一次鼋鱼酒。那酒的颜色红里透紫,闪着晶莹的光泽。小心翼翼地拧开白色塑料瓶盖,顿觉有一股浓郁的醇香扑鼻。将那红玛瑙色的酒液倒在一个小酒杯里,轻轻地呷了一口。先是觉得,酒味醇香,甜润爽口;后又觉酒液绵柔,凉中生热,一股热流由嗓眼回旋,直涌喉头。不一会儿,这热流又由喉头出发,散传到全身各个部位。这酒真妙极了!
至此,我方信那酒瓶后面贴的说明书字字并非虚言,这酒确实称得上“酒性柔和,入口绵香,别饶风味”;至于说它“具有提神健脑,强身补肾之功效”,也不由我不信了。
在昌黎果酒厂建立以后,正当年富力强之龄的任桂源,作为厂里唯一的酿造工程师,较好地发挥了科技人员的骨干作用,使工厂的产品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好。时至年,昌黎果酒厂的产品开始走出国门。这一年,由任桂源精心研制的鼋鱼酒,通过国家鉴定,被拿到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销。这种把水产与山货结合在一起酿成的奇特美酒在“广交会”一出现,就受到了不少外商的青睐,日本、香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纷纷抢着订货。
只是,僧多粥少,鼋鱼酒年年出口,年年供不应求。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是河鳖的捕捉量有一定限度。每年从春暖到秋凉,厂子从滦县、迁安、迁西、卢龙等滦河、青龙河流域,只能收购来几千斤河鳖。这些河鳖经过加工处理,仅能配制10吨左右葡萄酒。而这十来吨酒,有时连一个进口商的胃口都填不满。不能批量生产,这大概是这名酒蜚声海外,而国内却鲜为人知的缘故吧。
一段时期,能生产打入国际市场的鼋鱼酒,成了昌黎果酒厂的骄傲,而不能批量生产在国际市场格外走俏的鼋鱼酒,又成了昌黎果酒厂最大的缺憾。
不过,紧接而至的“文化大革命”风暴,使任桂源不得不置身红葡萄酒等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之外。在“文革”当中,他因在东北的经历,以及“技术权威”等问题,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待运动结束,“问题”得到彻底解除,他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不得不在家颐养天年,间或出去做一些酿酒技术咨询和指导工作。
任桂源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年逾八旬时去世的。在他去世前两三年,笔者曾经在县城西北的一所旧宅登门采访过他,详细了解了老人的一生,以及鼋鱼酒等果酒的研制过程。那时,老人已经年交耄耋,但精神矍铄。他觉得自己一生最值得欣慰的,是为家乡建立了一个能够生产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开中国生产干红葡萄酒之先河的昌黎果酒厂(后易名唐山地区葡萄酒厂、昌黎葡萄酒厂、昌黎酿酒总厂,现名昌黎地王酿酒有限公司)贡献了应有的才智和力量,再就是年冬天在国家轻工业部举办的全国酒类大赛上,昌黎葡萄酒厂新研制的北戴河牌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一下荣登冠军宝座,获得了金杯奖,而由他在27年前研制的老牌名优产品——青竹牌鼋鱼酒也荣获了铜杯奖。
如今,鼋鱼酒已经很少再生产了。但一些人一看到那有独特风味的鼋鱼酒,还会想起,古城昌黎曾经有过一位酿造果露酒,特别是葡萄酒的高手——任桂源!
文/董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