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自古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欢迎。在古代,无论是文人志士,如陶渊明、李白等,还是武士壮士,都喜欢饮酒,高兴的时候会喝酒助兴,郁闷忧伤的时候借酒消愁,所以酒亘古以来都有很高的支持率。到了现在酒还具备了收藏价值,很多人认为酒的年代越早,酒就愈加香醇,也有很多人想要品尝下古代的千年老酒。
喝酒其实古代的酒并没有像人们所现象的那么醇厚,香气诱人。早在年,在沈阳法库叶茂台的一场考古挖掘中,专家在一座千年辽墓中发现了一壶装有液体的白瓷壶。考古专家冯永谦认为里面一定装了距今几千年的老酒,但是将白瓷壶的瓶盖打开后并没有想象中的浓厚的酒香味,甚至拿到鼻子前闻了闻都没有发现任何酒味。出于一点点的不甘心,冯永谦倒出了一点液体放入嘴中轻轻地砸吧了一下,慢慢地品尝回味,过了好一阵子他才缓慢地吐出两个字:没味。最后为了证实白瓷壶里装的是不是古酒,他们将液体带回了实验室用专业的仪器对其进行研究检测后发现,白瓷壶里装的确实是拥有几千年沉淀的老酒。
古墓老酒其实古代的酿酒技术并没有现在的先进,古代中国的酒是用谷物自然发酵而成的,最常见的便是用大米发酵的米酒,有些贵族世家还会采用水果进行发酵制作出果酒,因此古代的酒精度数是非常低的。因此当你们以后再读到古人中的诗句,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时不必太过惊叹于古代文豪的酒量,虽然据诗中所说他们能喝三百杯、斗十千的酒,但是对于当时还不到3%的酒精度数的酒来说,即使喝这么多也不会有醉意。
古墓老家那么相信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不是说酒是愈放愈香吗,那为什么从千年辽墓里挖掘出来的老酒的味道却淡如白开水呢?其实微生物只有在含有10%以上的酒精溶液中才能抑制其生长繁衍,而古时候的酒精含量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浓度,因此古代的酒是很容易变质的。
古墓老家除此之外,由于古代的技术相对比较弱后,并没有很好的容器对酒进行封闭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精就会慢慢地挥发,再加上古墓中潮湿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放了几千年的老酒早就淡如白开水了,而且加之在阴暗的古墓中放了几千年,容器中的酒早就已经变质,不能再喝了。
喝酒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酒都具有储存价值,也不是放得越久越好。对于酒精度数在10%以下的酒是没办法收藏的,因此还是要在规定的保质期前喝完,然而对于度数比较高的酒,如:茅台等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放的时间越长,酒香味就会越浓厚。所以大家在喝酒之前也要记得看下保质期哦。看了这篇文后你们知道哪些酒该收藏,哪些酒要尽快喝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