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这个让古今中外上至天子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离不开的神奇饮品在中国是怎样诞生的吧!在中国,关于酒的起源,有三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传说:猿猴造酒、仪狄造酒和杜康造酒。
猿猴造酒
在中国的许多历史文献中,都对一些“猴子酿酒师”有着详细的记载。
一群生活在黄山的猿猴,聪明的他们总要在花果繁茂时多多采集野果,以便储藏起来留到寒冬食用。
但是山上的野果太多了,贪心的他们只能把吃不了的果子囤积在岩洞和石洼之中。
久而久之,这些含有糖分的野果日益腐烂发酵,连猴子们自己都忘了。直到有一天,他们闻到了香甜的酒气悠悠飘出,才发现这汪琼浆,大的甚至有几十石之多!后来,上山之人就把这些酒挑回家中,称为“猿酒”。
仪狄造酒
仪狄造酒是流传广泛的造酒传说。相传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
杜康造酒
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在民间特别流行,原因是旧时代的很多文学作品之类大都是这样说的。杜康造酒的说法主要由于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提到“何以解优,唯有杜康”而流行。在这里,杜康是酒的代名词,因此人们把姓杜名康的这个人当作了酿酒的祖师。现代还有不少注释这首诗的人把杜康解释为最早酿酒者。
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人到农业杜会,人们的主要食物也变成了谷物,于是又出现了谷物酒。而在谷物酒的酿造中,因谷物不能直接与酵母菌发生作用而生成酒精,故谷物中的淀粉必须先经过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后再发酵成酒精,即是先糖化,后发酵,再酒化的过程。
天长地久,大自然中野果、谷物的自然酒化现象,经过人们的长期观察总结,终于使酿酒逐步变成了人类自觉、有意识的生产行为。
最近一种说法中国最早酿酒发源地在邯郸磁山。
中国酿酒历史非常悠久,酒的发现是原始人群的集体功绩。在采集渔猎经济时期,人们以采集自然的天然产物和捕获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活的来源。在采集野菜和野果、挖掘食用根块的艰辛劳作中,饥不择食的原始先民在裹腹欲望的驱使下拾取了成熟后掉落在树洞里石缝中已经发酵的野生果实,从而发现了酒。在酸、败、苦、辣的变质果实中,带有芳香气味的酒果慢慢被识别,被区分出来,而这种透出果香的的果实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上所产生的奇妙作用,又使得最早尝到甜头的先民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在深山茂林中,酒文化闪现出第一抹淡色的曙光。
人们采集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逐渐了解某些农作物生长过程掌握栽培技术,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真正意义的酿酒必然随着原始农业的形成而产生。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有了“吃不尽的粮食”,然而由于贮存条件有限,剩余的粮食受潮变质,有的酸败腐烂,有的却形成了可以食用的酒。这些酒尚属自然发酵的酒,自然发酵的果酒受季节限制很大,为了突破这种限制,到了新时期时代磁山文化时期,开始采用谷物作为酿酒的原料。谷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不能够直接发酵成酒,必然经过糖化,然后在酿造成酒。这种淀粉糖化和酒化,变成酒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人工酿酒就是把谷物等粮食熏熟后拌以曲蘖,装在小口罐、壶、瓶等容器内,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经过发酵后,捞去糟粕,剩下的便是最原始酿造的水酒(谷酒)。
磁山文化遗址具有鲜明的农业经济色彩,原始农业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这里分布着密集的长方形储粮窖穴,底部存储着丰富的粮食,经鉴定为旱地作物粟。与这些粮食直接有关的有大量石盘和石磨棒出土,这些石质工具显然用于粮食的磋磨去皮用的。磁山先民已经掌握了粟的栽培方法并且有了较大的收获量,个储粮窖穴中库存粟谷5万公斤以上。可见当时农业相当发达,已经达到了连年有余的规模,已经具备了人工谷物酿酒的比较充足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距今年前的磁山先民最早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谷物酿酒的存在和习俗,最原始的酒同时也被应用到了生活和祭祀中,谷物酿酒的技艺也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因此磁山是中国最早的酿酒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