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陈宗昊通讯员刘杰华靖州报道
三九隆冬、天寒地冻,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文溪乡上宝村村民黄宇光却放弃了这个进山打猎的好时机,在家里悠闲地烤着火塘、熏着腊肉。
黄宇光以前善于去山里寻“野味”、砍木柴。但这种向绿水青山直接索取资源的“技能”,并没能让他摆脱大半辈子贫困的命运。去年4月被选聘为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每年1万元的“固定工资”,却让他家很快实现了脱贫。
山绿了,人就能富,人富了,山就会更绿……
走“循环路”念“生态经”。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秀丽的山川、充裕的森林资源,打造了一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成就了靖州“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湖南省林业十强县”的殊荣。
年,国家林业局将怀化市列入全国22个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湖南省唯一一个。靖州县更是积极抢抓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深入推进改革试验,有力推动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如今,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窗口、功能完善的资源监测平台、产权明晰的家庭林场,推动着林业增效、财政增长、林农增收,靖州林业唱出了一出精彩的“绿色经济大戏”。
念“生态经”探索林业综合改革的“靖州模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没有茂盛的森林,就没有良好的生态,没有良好的生态,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近年来,靖州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始终把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狠抓造林绿化工作,全力推进生态体系建设。坚持把推进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作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林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领导,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在林业产业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林业生态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
制定《靖州县“三边”绿化总体规划》。明确绿化范围为“一镇一江三道一路一线”第一层山脊的可视范围。每年制定城边绿化和通道绿化实施方案,按照“造林、造景、造福”三结合的原则,将文峰塔、飞山、五老峰等风景区和高速公路、国省道可视范围内的山脊作为重点绿化范围,大力推动城市和通道绿化,广泛发动社会群众参与义务植树。年至今,全县累计完成造林53.4万亩,义务植树万余株,“三边”绿化造林2.5万亩,完成国省道和高速公路沿线绿化余公里,初步实现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绿化目标。
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通过采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张旗鼓宣传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使《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大群众的林业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爱林护林意识不断提高。一批离退休干部与江东团结村村民自发在文峰塔周边义务植树护林、辟绿造景,如今的文峰塔树木葱茏、风景如画,成为靖州一道靓丽的生态休闲风景线。
积极探索林业“三权”分置。围绕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作文章,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平等保护的“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彻底解决大量林地闲置问题,切实盘活林地资源,增加林农群众收入。
严格执行凭证采伐、限额采伐、凭证运输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采滥挖野生植物资源、乱捕滥猎动物资源的“四乱四滥”违法行为。对“四乱四滥”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交由司法部门处置。并结合实际,适时开展严打整治活动,严惩犯罪。同时,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通过出台《靖州县森林消防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把行政机关单位个人森林消防责任义务纳入政绩监督范围,全县上下森林防火意识明显增强。
高举生态大旗,大胆探索实践,推进改革试验,靖州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示范性的改革举措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事业发展。今年7月25日至26日,全市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现场调度会在靖州召开,推广这一示范成果。
走“循环路”打造林业社会化服务的“靖州样本”
靖州县是林业大县,涉及群众办事的林业政策法规比较多。为从根本上方便老百姓办事,靖州县全面梳理出27项林业行政审批、许可、服务事项,纳入简政放权、便民服务内容,并投资40余万元建立了高标准、现代化的林业政务综合服务大厅,设置群众办事窗口10个。靖州县还在具备条件的9个乡镇建立林业便民服务窗口,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大厅与窗口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开放式办公,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服务。
依托县林业局门户网站,靖州县还建立起集政策查询、林权查询、测土配方、信息发布、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等功能于一体的林业综合信息平台,并投入16.6万元开发“资料上传、县局审批、窗口发证”的林业行政网络审批系统,将采伐证、运输证等9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网络审批。同时,建立了由林业信息、林业服务、林业技术三大服务板块构成的林业 靖州县寨牙乡地卢村林农杨庆友说:“现在只要有电脑、有手机,就能够查询到我们想要的林业信息。采伐证也可以在网上办理,比以前方便多了,让我们不花冤枉钱、少跑冤枉路。”
为最大限度保护林业资源,靖州县投入余万元建立起全国首创的森林资源监测平台。
森林资源监测平台包括卫星遥感影像监测信息处理系统、道路实时监控信息处理系统和护林巡山监测信息系统,可通过将两期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进行比对,判读出变化小班,为森林资源监测、管理、执法提供准确的山场源头数据信息。
靖州县在4个主要公路路段和6个检查执法站点设置监控探头25个,对木材流通运输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查执法,并利用啄木鸟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对全县名护林员的巡山护林情况进行定位监测和信息统计,让林业部门及时掌握评估全县巡山护林工作动态。
“森林资源监测平台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全县林业管理工作效率,以往山场源头执法检查需要数十人花费几个月时间完成的工作任务,现在仅需一个人用几分钟即可完成,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靖州县林业局工作人员梁靖华说。
为进一步壮大全县林业实力,靖州县积极引导成立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蓄积林业产业发展后劲。
靖州县先后出台《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家庭林场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快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对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实行“三个优先”,即优先纳入造林补贴、抚育补贴等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政策扶持范围,优先立项申报享受相应的补助政策,优先安排木材采伐计划,大力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发展林业、建设林业。
今年来,靖州县已引导建立家庭林场3家,经营森林面积余亩。全县成立林业经营、林下经济、资源保护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59个,入社农户户,经营林地60余万亩,其中靖州县茯苓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50强专业合作社”“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靖州县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建立了林业科技协会,把林农群众需要的林业科学技术及时送到山头地块,提高了林业科技对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贡献率。今年6月,通过竞谈签订森林病虫害防治服务承包协议,向社会购买防治服务,实施工程防治治理黄脊竹蝗、刚竹毒蛾、松褐天牛等林业有害生物面积亩,改变了林业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今年以来,靖州县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余件,办理各类证照盖章余次,答复咨询林农群众余人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63起。
唱“绿色戏”谱写林业综合发展的“靖州篇章”
近年来,靖州县将森林旅游业和林下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扶持,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开发了地笋苗寨、岩脚侗寨民俗旅游精品路线和老里芦笙基地、岩湾歌场等10余处山村民族活动场所,筹资多万元开发建设了文峰塔景区、排牙山森林公园、五龙潭自然保护区等10多处“绿色生态”景点景区。
位于靖州县城西南18公里外的排牙山,年申报国家森林公园。数十座大小山峰排列整齐犹如牙齿,林区内用材林、经济林、楠竹林、水果林、科研林和保存完好的天然阔叶林,构成一片绿色海洋,漫步其中,犹如进入神仙福地,令人心旷神怡。
位于县城渠江上游的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南起靖州与通道县交界处,北至水酿塘电站大坝,湿地面积0.85万亩,周边森林面积0.65万亩,因著名景点“五龙潭”而得名。景区内有千古传奇的神话传说,如姜子牙点化鲤鱼精,南极寿星云游路过龟灵山等,有千古传奇的五龙深潭,曲径通幽的峡谷溶洞,涓涓流淌的山涧小溪。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划定保护保育区,区域内严禁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采滥挖、乱捕滥猎和野外用火。年靖州投入50万元开展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确标立界工程建设,确立界桩个,永久性界碑6块。通过项目建设,一个集湿地保护、科学研究、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功能于一体,具有浓郁湘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将脱颖而出。
森林旅游为主的生态旅游成为了靖州县旅游业的“主力军”。十二五期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3%。年,旅游人次达到.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5.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5%和71%。
随着林业综合发展改革的全面推进,靖州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通过组织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集中在一起,进一步壮大了农民经营林业的实力,全县林业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了以生产中纤板、细木工板为主的现代林业加工体系,竹木经营加工企业年经营加工能力达40万立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达98%。
全县年交易茯苓2.3万吨,开发出茯苓平片、茯苓饮片、茯苓多糖口服液、补天胶囊等系列产品,年产值达3.5亿元,带动从事茯苓生产人员7万余人,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苓菌种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成为“中国茯苓之乡”。
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达7.6万亩,1万余户4万多人从事杨梅栽培、苗木生产、系列加工、商品流通和科技服务工作,年杨梅产量达6万吨以上,开发出杨梅饮料、杨梅果酒、杨梅蜜饯等系列产品,年产值达6.5亿元以上,目前我县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杨梅产区和集散地,成为“中国杨梅之乡”。
全县拥有山核桃基地面积5.4万亩,是湘黔桂边界地区的山核桃集散与加工中心,年集散加工量2.6万吨,拥有省级龙头加工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成为湖南山核桃的中心产区。
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2.3万亩,林业总产值达22.23亿元,杨梅、茯苓、山核桃三大特色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现已建成杨梅基地7.6万亩、山核桃基地5.4万亩、茯苓基地万窖,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13.2亿元,林业增效、财政增长、林农增收的美好图景正在苗乡侗寨逐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