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食品药品风靡网络,要把好安全关

近年来,自制食品药品在网络上盛行,从咸菜、腊肉、腐乳到果酒、饼干和糕点,再到减肥酵素、压片糖果、中药茶饮,这些产品被商家打上“纯天然”“无添加”“手工制作”的标签,深受不少消费者青睐。但与此同时,商家无生产经营资质、无相关标签等问题也被频频曝光。(4月13日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把好准入门槛#刘颂寒:食品安全大于天,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这些入口的东西,经过自制加工之后,很难保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因此,平台应加强对商家的资质审核,查验相关资质许可是否真实,这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一步。监管部门要定期对商家进行复查,针对发现问题的商家,要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罚,让自制食品加工行业得到规范发展。把牢自制食品准入门槛,是对消费者切身利益的精准守护。

#监管必须到位#徐根凯:不知从何时起,各种风格独特的自制食品药品在网上悄然走热。一些自制食品更是披着“纯手工自制”“家庭作坊”“妈妈的味道”等外衣,进入大众生活中。面对风生水起的自制食品药品,相关部门应创新监管思维和手段,将存在违规经营的商家纳入监管视线;对消费者而言,尽可能选择正规品牌的产品,一旦购买到问题产品,要积极大胆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共同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