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部沙漠引种火龙果台商张硕元甘肃扶

白斑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

新华社兰州9月14日电(记者周圆、朱艺琳、张文静)清晨6点,天色微明,张硕元拿着记录本走进火龙果种植大棚。树苗已超过他的肩头,侧枝下垂正成长为结果枝,他埋头记录生长情况,喜悦的表情在黝黑的脸上慢慢绽开。

“树苗长得比预期好,按期结果没问题。”年过五旬的张硕元把火龙果种植看成是自己的二次创业,而这次他还肩负着帮助当地村民过上好日子的重任。

张硕元来自台湾桃园。年,三十出头的他来到大陆从事快餐业,抓住机遇很快站稳脚跟,用20多年时间打拼出一片天地。

但去年底,张硕元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和蓝赞登、谢文盛等台商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种植火龙果。当时,他们在古浪县进行投资考察,第一次了解到八步沙林场三代人接力与风沙搏斗的故事。“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治沙精神让他们感动,并回想起早年创业的光景。

听说古浪老百姓搬出大山,却因缺技术、少销路等原因发展产业困难,导致许多大棚空置,蓝赞登、谢文盛和张硕元等当即决定出手相助。

“我们这代人享受到大陆经济发展的红利,现在有能力,是时候回报了。”张硕元说,八步沙林场三代人使古浪绿了起来,他们也要努力帮村民富起来。

甘肃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病虫害少,种植水果具有天然优势。经过深入考察分析,蓝赞登、谢文盛等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投资建立了种植基地,流转了座日光温室,开始种植火龙果。

作为主要管理者,张硕元负责火龙果种植的具体工作。请教专家后,他从台湾引进了肉质爽脆、甜度较高的“福龙”品种。

缺技术、少设备,这些“老大难”问题怎么破?张硕元请来技术专员,给原本简陋的大棚引进喷淋、通风等系统,并将快餐行业精细化、标准化的运营模式移植过来,建立工作日志,根据火龙果长势调整大棚温度、湿度。

“我们正探索适合当地的标准化种植模式,以便推广给村民。”张硕元介绍,火龙果试种成功后,他们将向村民提供苗子和技术支撑,收获时基地负责打通销路,统一出售,村民们只需甩开膀子跟着干。

大棚种上水果,村民忙活起来。李天君几年前从大山里搬到生态移民区,去年把家里的日光温室大棚流转给火龙果种植基地,每年能收入元。今年初,她又应聘到大棚工作,每月能挣约元。“在这里能学技术,学会了就可以自己种火龙果。”李天君说。

张硕元介绍,火龙果种植基地目前带动了10多名村民稳定就业。村民加盟种植火龙果,每个大棚年收入3万多元。

眼下,火龙果长势喜人,张硕元悬着的心落下一大截。接下来,他希望错峰销售,提高大棚经济效益。待种植成规模后,引进加工车间,开发果脯、干花、果酱、果酒等产品,延长产业链,带动更多百姓致富。(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