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始祖”。但黄帝从哪里来,与仰韶、彩陶有何关系呢?今天就带大家来聊一聊!
黄帝是五帝之首
依据古代文献记载和传说考证,黄帝大概生活于距今约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肇始时期。他是少典部族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住在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少典部族以熊为图腾崇拜,又称有熊氏。黄帝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传说,黄帝出生十几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他的部落最早居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
当时的天下共主炎帝神农氏,发明农耕和医药,但是已经衰落,各部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到了再一次统一争霸的时刻。
时势造英雄,聪明、霸气、富德的轩辕黄帝走上历史舞台。黄帝通过征战,统一中原各部落,建立起统一的华夏部落联盟。
从此,华夏各民族在大一统的格局下向前演进。
阪泉之战·炎黄结盟
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无数大小部落氏族们开始了各自繁衍生息。凭借着黄河所带来的肥沃冲击流平原的福祉,这些中原地带的人们,开始了富饶而安定的农耕生活。
比历史还长的黄河流域农耕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俗话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虽然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毕竟耕地有大有小,有的肥沃有的贫瘠。有些人生来强壮而有力,有些人生来瘦小而懦弱。于是,围绕着耕地,中原大地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以部落和氏族为单位的战争。
在神话故事里,我们的书本总是把这场战争描写的瑰丽而浪漫,但实际上,这场战争和其他人类的战争一样,惨烈而残酷。
黄帝和炎帝是当时活跃在中原的两大部落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彼时,由原始农业文明开创的氏族制度已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分化日益加剧。
武力强大的黄帝部落用暴力征服不顺从者,成为享有很高威信的“酋豪”,许多弱小的部落纷纷投靠,寻求保护。然而相距不远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讨,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样想占据雄者的地位。终于,两强相遇,黄帝、炎帝两个同源共祖的部落之间爆发了阪泉之战。
在《史记-五帝本经》中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这则神话中的诸侯、修德等言,明显是后世附会。而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野兽参加战斗,更是为这场战争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当然,这些猛兽也可能只是各种图腾,代表追随黄帝参战的不同部落。
涿鹿之战·为统一而战
炎、黄两个部落合并后,对蚩尤部落的安全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威胁,蚩尤是个英勇善战的人,便想主动进攻,征服黄帝部落。
双方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展开激战,蚩尤拥有八十一个兄弟(部落),还有风伯和雨师等帮手,而公孙轩辕也拥有应龙、女魃等部落的帮助。
蚩尤战败被杀,他的部落群龙无首,向黄帝投降。从此,他们的地盘纳入到了黄帝的管辖范围,部众中老实本分的人并入黄帝的部落,顽抗到底的,就四处流散,演变为后来的三苗。
涿鹿之战结束后,黄帝便统一了华夏各部族,从此揭开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幕。
史书曾记载:蚩尤姓姜,原本是炎帝神农氏的一支后裔。中华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包括所有被称为蛮夷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朝代或国家等,其实都是炎黄华夏族、甚至他们之前更久远的共同祖先的后代或分支,都是正宗的“炎黄子孙”。
征战四方·统一华夏
哪里有反抗,哪里有不归顺,黄帝就去征讨,所向披靡。
黄帝灭了蚩尤以后,又四处征伐不服帝命的诸侯,大小共经历了五十二战,他们终于归顺了黄帝,黄帝威名震惊四海。
《史记》记载:“黄帝将作乱的蛮族荤粥驱逐到最北方后,与大军在釜山合兵符,设宴庆功,天下大统。被驱逐到北方的荤粥发展成为了日后的匈奴部落。”
从此,天下大定,华夏族的疆域空前广大。凡是当时的人可以到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黄帝取得了中原盟主的地位,所以被后人尊为“华夏的始祖”。
建都有熊·治理天下
战后,黄帝回到故里,在西泰山(今河南省新郑市)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建都有熊。这时,黄帝就已经用酒供奉天地。
自此,黄帝在炎帝之后,成为天下的共主。
优越的地理环境,也是黄帝选择在有熊建都的一个重要原因。前,有熊国四面环山,中间还有溱水和洧水流过。这是一个风景秀丽、森林茂密、野兽成群、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的,非常适合部族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同时,黄帝根据史书的记载,黄帝在炎帝之后,统一了各部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政治制度上,黄帝建立古国体制,提出“以德治国”,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担任法官、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
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设计到农业、手工业、建筑、兵器制造、交通、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烧制彩陶·制陶酿酒
在《吕氏春秋》中记载,“黄帝有陶正”,那陶正是干什么的呢?
术业有专攻,历史上有名姓记载的第一个陶正叫宁封,《史记》说:“黄帝命宁封为陶正”。黄帝专门派了宁封子和昆吾两位臣工,管理陶器制作。当时制造了鼎、觚形杯、壶、罐、盆、盘、缸、瓶、钵、碗、陶鼓等各种陶器,工艺精美,现在看起来还是非常可爱,有很多也用来做酒杯。
但传说,有一个很神奇的人,到陶器烧制厂中做烧火的工作,他用一种后来被称为赭石的天然矿石,磨成粉末,制成棕色、红色或灰黑色的颜料,在原本没有图案的泥陶坯上画出花纹或图案,把涂彩的泥陶坯放到火窑中烧制,他能熟练地控制火窑的温度,随着温度不同,烧出不同颜色的陶器,看上去好像是陶器能发出五色光彩,于是精美的彩绘陶器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之后,这位奇人把这个技术教给了宁封子。
后来在《列仙传》中开始有宁封子,开始学习烧制陶器的故事:“宁封子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识火自烧”,这个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表达,就是烧制陶器时“能出五色烟”,这种工艺烧制出来的产品,是彩陶。并且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这说明了黄帝时期,陶器的发展与谷物种植的繁荣,为人工酿酒提供了先决条件。据有关资料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是果酒。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一般来说,有了酒,才能有酒器,因此,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应该先从陶器的制造开始,否则,便无从酿起。
黄帝时期,我们的先民们用火烧制彩陶,用陶酿出美酒,用酒供奉天地。如今,仰韶酒业作为仰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者,依然用陶酿酒,并连续多年代表天下美酒供奉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祈福国泰民安,天地人和!
作者/来源:豫酒豫香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