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药酒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具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文明古国民民族文化从未间断的唯一国家,也是一个科学先进的古国。药酒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用于治疗和养生保建,源远流长,在我国医药史上居重要地位,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远古时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可使糖发酵成酒的酵母菌(简称酵母),在适宜的条件下作用于含单糖类的水果发酵生成酒。如《蓬栊夜话》所云“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闻数百步”。故最原始的酒,是堆积在一起的花果,自然发酵形成的低度花蜜果酒,又称“猿酒”。另外,野生的粟、稻成熟后,无人收藏,曝之于野外,经雨淋、日晒,必然发生糖化,再因酒化酵素而转化成酒。
正如晋人写的《断酒戒》所说:“盖空桑珍味,始于无情,灵和陶醖,奇液特生”。晋人江统《酒诰》亦谓“酒之所兴,乃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均含自然发酵的见解,说明酒是无意中发现的。在新石器时代(约1万-4千年之前),特别是在其中期,仰韶文化时,酿酒就开始了。考古所发掘的资料证明,仰韶文化时期,是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在农业发展前提下,酿酒也应运而生。仰韶文化遗址中有各样陶制的小口尖底瓶、平底瓶、小口壶等盛水或盛酒的陶皿。
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则有专用酒器如陶制的尊、斝、盉、杯、小壶等。这说明龙山文化酿酒比仰韶文化有所发展。殷商文化中发现规模可观的酿酒作坊遗址,还有许多酒器,有酿酒的罍,有盛酒的尊、壶、卣,有温酒的盉斝,有饮节、觚、觯等。有青铜所制,也有陶制的,数目众多,制造精良,反映当时酿酒业很发达。
周朝,设“酒正”、“酒人”等官职,能制造出不同种类和用途的酒曲和酒品,如元酒、醴、粢醚、登酒、酏、醷等,较之商代只有鬯、醴多了许多种。《礼记·月令》对酿酒必需的条件记载较详:“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品必良,火齐必得”。把酿酒的重要关键,从原料选择到用曲、渍料、蒸煮、用水以及火候的掌握和设备必良等都有提及。此为对古代酿酒技术的科学概括。也是关于酿酒工艺规程的最早记载。
年,发掘河北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王墓时,发现两种年前的古酒,一呈翠绿,一为黛绿,分装密闭之青铜器内,色泽翠翡晶莹,质地纯正明净,飘逸幽香,令人垂涎,堪称我国古酒史上的奇迹。据分析此古酒含乙醇、糖、脂肪等10多种成分。此为最古老之陈酿美酒,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酿造技术高度发展之实证。
古代医生治病,时常借助于酒力使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说文解字》云:“医,治病工也。……从酉……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酒之古文是酉,从古“醫”字结构看,其下部为“酉”,说明治病工(医生)非酒不成,可见古代医与酒是紧密相联的。殷墟出土之甲骨文上有“臌其酒”,后汉班固《白虎通义》解释曰:“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成为鬯”。这说明殷商时期已有了芳香的药酒。
出现中暑症状,下列酒方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