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米,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它是一款四季常备、野钓黑坑通用的窝料,由于制作方法不难,很多钓友平常有空在家也会自己动手做一点。自己制作比较省钱,而且可以根据当地的鱼情水情来进行合理的调整,要是做好了效果完全可以秒杀渔具店的商品料,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想效果出众也没有那么容易,毕竟这里面有很多细节处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新手钓友,本身就缺乏经验和技巧,所以经常会导致自己做的酒米“无鱼问津”。
关于自制酒米,有两个问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是配方,即加一些什么样的添加剂才能让鱼爱吃;二是浓度,到底是味道重一点好还是淡一点好。配方的问题以前有讲过,这里就不多提了,今天主要来讲讲酒米的浓与淡,以及对应的用途、用法。
文章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自制酒米的酒米太重,要不要放气?
2、味道重是不是一定代表浓度高,浓与淡究竟该如何区分?
3、浓一点好还是淡一点好?主要由酒米的用途决定
4、酒米的具体做法及原料的选择
我喜欢自制酒米,还喜欢将不同类型的酒米进行对比,比如我就常常拿自己泡的米和商品米PK,但经过多次测试后发现,野钓很少有“常胜将军”。比如A、B、C三款酒米,可能在大部分时候都是A酒米的效果好,换了一种天气有可能就是B酒米更好了,但换了一条河又变成C好了(效果体现在诱鱼速度或者留鱼时长上)。这个结果在我预料范围之内,同时也让我更加确信世上没有神饵、神窝料。
回归正题,自制的酒米酒味太重怎么办?要不要放气
这个问题已经有好些钓友来咨询了,为什么渔具店或网上买的酒米一打开首先闻到的是各种香味,其次是淡淡的酒味,而自己泡的酒米一打开首先闻到的是浓重的酒味,其次才是香味?说的具体点,前者是香味包裹酒味,后者是酒味包裹香味。酒米的酒味重,有些钓友闻着呛喉咙,于是便担心会对垂钓造成影响甚至起反作用,为了打消这种顾虑,很多人选择了“放气”,也就是将酒米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等酒精挥发酒味自然就淡了。
不过我很少这样做,因为我认为这对钓鱼的影响很小,相反“放气”倒是有可能产生一些不利因素。咱们泡酒米是在密封的状态下进行的,那么过了一段时间后,瓶内的空气中就会有很多酒精的成分,一打开盖子带有浓厚酒味的空气往外跑闻着难受很正常,酒味甚至能依附在容器内壁上,你就算把米全部倒出来闻空瓶,也能闻到酒气,但要是抓一把米放鼻子前面闻其实就还好了(除非是湿米,酒放很多)。酒米本身并不会吸收太多的酒精,况且入水后又是缓慢地释放,如果酒加多了变成了湿米,那酒味也仅仅是沾在米的外表,打窝后马上就会被水给稀释,影响不到鱼。
为什么说放气反而会不利呢?大家都知道酒有防腐的作用,因为有了酒所以才能保存一二个月甚至一二年,可是如果你频繁地去放气,让酒精挥发完了,那么无形中就降低了保存的时间,尤其是干米,时间长更容易变质。如果你实在不想闻到那么重的酒味,可以用少量的低度酒去浸泡米,最好用粮食酒,那些勾兑酒的味道相对更重些。如果味道还重,你可以用白酒+啤酒、白酒+黄酒、白酒+米酒、白酒+各种果子酒去泡制。我是绍兴的,我们这边黄酒比较出名,所以就有很多人直接拿黄酒泡米,效果也还行,就是度数低保存不久,所以我的建议是多少要掺点白酒进去。
味道重是不是一定代表浓度高,浓与淡究竟该如何区分?
说完酒米“放气”的问题,再来说说浓与淡,其实这个浓淡有两层意思,一是闻上去的味道、二是添加剂的含量。如果是谈钓鱼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应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