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学在《乙醇》的授课时讲到乙醇的溶解度,提到酒的度数问题,认为白酒、红酒、啤酒等标注的度数是酒精浓度。这句话一般来说问题不大,不过对于啤酒而言就需要特别说明了,一般来说啤酒所标注的12oP或者8oP或者如下图中的9.5度特制啤酒的度数并非指的是啤酒的酒精度,而是指的原麦汁浓度。当然,现在一般在标签上会同时注明酒精度,其单位是≥%vol的才指的是酒精度,而一般来说在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原麦汁浓度越大酒精度越高,国产啤酒的原麦汁浓度一般在8-12oP之间,相对应的酒精度大约介乎于2.5-4.7%vol。所以说,一般光着膀子在夜市撸串喝啤酒喝的面红耳赤粗声大嗓门灌了几瓶猫尿不知道自己是老几的酒量和酒品一般都不算好,因为喝啤酒往往体现的不是肝脏的解酒能力而是膀胱的容积和肾小球的滤过能力。
I古墓中出土的酒味道如何?
各位看官看到这个小标题可能会觉得严老师是不是最近在修习古墓派秘笈或者刚刚看过《盗墓笔记》,拟的题目怎么带有木乃伊的味道。
咱们一起看一条近日的新闻: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3月15日发布对山西垣曲(运城下辖县)北白鹅墓地出土果酒遗存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铜壶内所盛的是先秦果酒,填补了实物角度的先秦果酒空白。而在去年,央视也曾报道河南出土的一个鹅首曲颈青铜壶内的6斤多液体为西汉古酒。
有句话说:酒是陈的香。据说82年的拉菲就是装豪的标配,五六十年的某品牌酒拍卖到了数百万的天价,这一两千年前的酒得有多醇多豪呢?多豪不好说,毕竟这玩意属于古董,估计不能拍卖;但是多醇还真有人品尝过,据说品古代美酒的第一人就是郭沫若,有次考古中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美酒”,尽管其色泛绿,郭沫若先生还是勇敢地用手指蘸了一点进行了品尝,然后说了句“有点土味”,还有一位是考古专家冯永谦,年在一座辽代墓葬也出土了“美酒”,冯永谦先生品尝了一点然后说“没味”。
这“酒是陈的香”恐怕指的是蒸馏酒,而古代的酿造酒酒精度一般只有3-5°,充满着大量的有机质,一般都是随酿随卖,时间稍长则容易酸败,所以从醋的造字法来看即指酒放置二十一天,则在嗜酸杆菌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醋。所以,古墓出土的酒可千万不能当成千年陈酿来饮,没味还则罢了,有毒就麻烦了。
II古代酒的度数几何?
那么古代酒的度数有多少呢?相传夏桀商纣都是喜欢肉林酒池的主,在酒池中与众妃沐浴饮酒作乐,想来如果那酒度数大于2.5°就如低度啤酒一般,这后宫佳丽们如何沐浴的了?所以度数自然是很低的了。而到了汉唐时期,好饮者如刘伶阮籍李白,虽有好饮能饮知名,那时候酒的度数也绝不会高,而估计李白斗酒诗百篇所引用的酒应该是醪糟(3-5°)或者是稠酒(未发酵的,发酵后酒精度可达10-15°)。
到了宋代,尤其是宋金时期,则由于有了烧酒锅的存在,所以使得蒸馏酒成为了可能。比如在年在河北青龙县出土的金代铜烧酒锅可以作为例证。
然而,史家还是一般认为到了元代才从欧洲和中亚引进了蒸馏酒工艺。成书于明代的《水浒传》所写的是北宋年间的事,我们还能够窥见一斑那时候的酒应该主要作用还是止渴。所以在《水浒传》中,武松在景阳冈下饮酒的原因是“又饥又渴”,而杨志押解生辰纲一众军士在烈日下饥渴难耐所以才买酒喝,因此,可以想见在宋代的酒也如今日的饮料一般。而至于“三碗不过岗”的透瓶香则大概率还应该酿造酒,因为要“筛”了来喝,不过不知道使用了什么工艺使得酒精的度数偏高,不过那也不过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而高度酒的真正出现,则到了清朝在官府的推动下才大力发展,而因为高度酒的出现,能豪饮者也从史料中消弭了,肝受不了啊。
III现代酒的度数怎样?
现代酒根据酒的不同,比如朗姆、伏特加、威士忌、金酒和我国的各种香型的白酒,度数都不同,从几度到7、80°均有分布。不过现在一般分为烈度酒、高度酒、中度酒、低度酒。中低度就以38°为主,市场占有率高,而这类酒一般是浓香型或者是酱香型酒,否则香味物质浓度低,则低度酒又寡又淡,而高度酒以52°或53°为主,这类酒一般是清香型酒,香味淡则需酒精度数高一点。而至于60°以上的酒也存在,不过市场占有率比较低。
不过不管哪种酒,浅酌或可怡情,豪饮则可现出原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