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谚:酒是穿肠的毒药。其实,酒并非一无是处。即使是现在,不也有“适量饮酒有益于健康”的说法吗?要知道,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研究社会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
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实际上,酒的作用还应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什么是酒?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酒是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然而,倘若换一种提法:酒是什么?那答案肯定是各不相同的。在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水浒传》出现饮酒场面次,平均每回饮酒5次还多;《三国演义》出现饮酒场面次,平均每回也饮酒近3次;《西游记》写的是佛门生活,也出现饮酒场面次,平均每回也有饮酒1次;反映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史的《红楼梦》,出现饮酒场面次,有的整回写的都是饮宴场面。这些都说明酒与爱情、家庭、社会变迁是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的。关于酒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1、“猿猴造酒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居住在山洞里,主要以野果果腹。野果中含有能够发酵的糖类,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可以产生一种具有香甜味的液体,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天然果酒。最古老的酿酒传说——“猿猴造酒”正是建立在天然果酒的基础之上。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草湾发现了醉猿化石,证明天然果酒是在“人猿相揖别”之前就已产生。“猿猴造酒”虽然近乎荒唐,但也有某些合理的成分。一些古代书籍都有过类似的记载。例如,《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也曾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不过,这里的“酝酿”是指自然变化养成,猿猴居深山老林中,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后坠落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从而使猿猴采“花果”,“酝酿成酒”。但是,猿猴造的这种酒,与人类酿的酒还是有质的区别的,它充其量也只能是带有酒味的野果罢了。2、上天造酒说较之“猿猴造酒”的传说,“上天造酒”更具有神话色彩。不过,我们的祖先早就有“酒是天上‘酒星’创造”的说法。《晋书》中就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字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八颗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确立,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瀚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至今仍然是一种奇迹。
3、仪狄造酒说不少史籍典章里都提到“仪狄造酒”的传说。公元前2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归纳起来,仪狄造酒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从字面上来看,这两人实际上造的是不同的酒。“拨”,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醪糟儿”,其性温软,其味甜,多作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秣”,高粱的别称。“杜康作秣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粱酒的创始人了。
4、杜康造酒说
与仪狄的身份在古籍中描写得比较含糊相比,杜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部有过记载。关于杜康造酒的传说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杜康将未吃完的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做法,并无什么奇异的办法。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魏武帝曹操“乐府诗”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越来越多了。不过,有人考据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认为“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氏者,士会和言其后也”。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盅”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