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北白鹅墓地铜壶及液体残留物质
今天,
还是说山西垣曲北白鹅,
因为,因为,
北白鹅墓地出土的“中国最早果酒”,
有一个最新研究成果刚刚公布。
其中,
还涉及到一个冷知识:
包茅缩酒
▲香茅草,古称包茅
之前,
科研人员在该墓地出土的铜壶内,
发现了较多乙醇、乙酸等挥发性有机物,
且有较多来自锦葵色素的丁香酸,
证实其确为古代果酒类遗存,
首次从实物角度填补先秦果酒研究空白。
近日,
关于这些果酒,
相关专家公布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最新研究表明,
丁香酸仅能作为果酒的标记物,
并一定是源于葡萄,
北白鹅遗址出土的这批酒类遗存,
为非葡萄原料的果酒,
这是目前东亚地区经过科学分析
确认的最早果酒。
本研究填补了中国先秦时期,
果酒研究与发现的空白,
将果酒在中国的历史提前约五百年,
改变了过去酿酒史学界
关于东亚缺乏果酒酿造传统的观点。
▲垣曲北白鹅墓地铜壶及液体残留物质
▲器底土样
古酒分析新流程
揭示东亚最早果酒
文/李敬朴
中国考古出土了大量的先秦酒类遗存或酒器(含疑似),相关分析工作近些年来也成为研究热点,但主要以植物微体化石分析为主,理化分析则集中于酒石酸。此外,分析对象也多为固体(包括陶器、沉积物中吸附的有机残留物)。尽管国内常有液体出土,但科学分析相对较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生李敬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指导下,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岛津公司北京测试中心等合作单位,针对目前酒石酸、丁香酸等有机酸提取和分析的弊端,改进了已有的有机物提取流程,并利用GC-MS(气质联用)和LC-MS/MS(液质联用)建立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流程:基于常规GC-MS对提取物进行非靶向分析,初步判断样品的成分和性质;基于LC-MS/MS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