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盟研究不是每个小酒馆都想成为海伦司

非标准化的小酒馆也有自己的野心。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19分钟

涌动的夜色,促成了更多消费机会。数据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晚,集合休闲、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多种消费的夜间经济,已成为消费经济发展的主流。

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国酒馆行业的兴起,大众对于饮酒的需求与日俱增。

国内酒馆行业起步较晚,最初多为资产重、管理难度高的酒吧,消费价位偏高,早年错过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年前后,多时段多业态的胡桃里音乐酒馆、以贰麻酒馆为代表的“川渝派”小酒馆等相继涌现,这类酒馆除了提供特色酒饮和美食,还融合音乐、表演、灯光、服务等,互动性和氛围感更强,成为年轻人心中更适合聚会谈心的休闲场所。

作为新消费主力军,90后逐渐成长为“酒零后”,该人群中10%有日常饮酒习惯。小酒馆的兴起,同时点燃了年轻人日渐增长的社交需求。根据《中国小酒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61.5%走进小酒馆的消费者出于社交考虑,58.6%为了助兴,34.1%为了缓解压力。

数据显示,72.1%的消费者看重小酒馆的氛围,其次为酒本身(68.5%)。有人不明白,明明网上买酒更便宜,为什么还要到酒馆里消费?在跳海酒馆创始人梁二狗看来,喝酒这个事,酒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氛围,让更多人喝得开心。

9月10日,瞄准年轻族群、走“极致性价比”路线的连锁酒馆海伦司正式成为“小酒馆第一股”。截至8月21日,海伦司全国门店数已达到家,预计年底增至家。

国内最大的连锁酒馆已诞生,但目前看来,国内酒馆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整体规模较小、行业呈高度分散化。截至年底,中国约有3.5万家酒馆,其中独立酒馆占95%,行业前五大品牌市占率仅达2.2%。即便排名第一的海伦司,市场份额也只占1.1%。

虽然海伦司加速了大众对小酒馆连锁化、规模化的期待,但面对连锁化和资方递来的橄榄枝,那些“更懂年轻人心理”的独立酒馆老板却多半抱着谨慎态度。

在他们看来,连锁经营往往意味着对酒饮品质的牺牲、对鲜明特色的妥协。酒馆作为一种非标准化的产物,是年轻人寻求心灵慰藉和解压的庇护所,需要保有个性,无法批量复制。

独立小酒馆们的终极愿景也许并非“下一个海伦司”,对于如何拓展品牌价值,触达更多需要酒精和共情的年轻人,他们也怀着各自的野心。

01.开酒馆的人何处来

古煜的生物钟跟大部分人是颠倒的:上午补觉,下午筹备,等到夜幕降临,时钟划过晚八九点,他和他的“不二酒馆”才进入一天的华彩篇章。

刚在酒馆办完一场野酒舞会,古煜又到一个商圈写字楼的户外花园“练摊”,连续三天举办露天电影放映、读诗弹唱等活动,期间供应鸡尾酒。晚上十点,他拆下幕布,收好音箱,把基酒装进保温箱,将设备搬到小推车上。今晚的酒剩得有点多,不过电影播放期间几十张椅子都坐满了,下班后过来逛市集的白领,对古煜摊位上的酒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7年前,这个留着长发的贵阳青年即将从大学毕业时,做了开酒馆的决定。

当时他在一家艺术教育公司实习快要转正,却主动不干了。同事关系其实挺融洽,只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三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要耗上一整天,有时还要加班假装自己很忙。“上司可以随意发号施令”的等级规则也让他心生抵触。

学生时代他就开始接触大量的国外民谣、摇滚乐,初中开始学吉他,在大学组了乐队,平时参加小型演出认识了一群开酒吧的朋友,听说这个行业能赚点钱,刚巧同在北京的高中好友喜欢研究调酒,他干脆拉着同学合伙开酒馆。

俩人各筹借了5万块,揣着10万元启动资金,租下胡同里一间三十平左右的小店铺。

酒馆取名“不二”,源自一句佛语:“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分三六九等,同时包容个性,这也契合了古煜的开店理念。

有人开酒馆因为“不想上班”,也有人因为喜欢喝酒,想创造一个更多人喝酒开心的场域。

今年9月,跳海酒馆迎来了两周年生日。梁二狗发长文感叹,“孩子长得太快了,我自己都快不认识了。这处后海胡同里的小酒馆,萌芽于梁二狗在家办的喝酒俱乐部。

他来自苏北,外向健谈好交朋友,工作以后,每周都跟一群朋友相约喝精酿,平均每月喝酒要花五六千元。他还有个请人喝酒的爱好,甚至有朋友笑言,“狗哥你知道吗,我来北京前三年,喝酒吃饭你没让我掏过钱。”

梁二狗热衷于寻找国内外不同口味的精酿,比起威士忌和鸡尾酒,他更喜欢啤酒,因为那是“人民的饮料”,谁都可以轻松来上一杯,像他热爱的摇滚乐一样,出身平凡,性格反叛。

因为在外边喝酒开销不小,他干脆在自租的胡同loft里装了三个生啤酒头,自己喝不完,就招呼好友们到家里一起畅饮,在朋友圈里形成每周五的固定节目。从18年初到19年7月,从身边二三十位朋友到一个人的喝酒群,眼见每周末聚集在家里的人越来越多,邻居牢骚不断,梁二狗决定跟另外三个朋友在后海开个酒馆。

距后海不远的鼓楼大街,各式招牌打眼的店铺林立,人流熙熙攘攘。李哲从宜家采购了十几把户外椅,带领伙计搬进临街的聊斋酒馆。北京今夏异常丰沛的雨水,泡坏了酒馆二层露台上的木椅子,不得不撤换掉。当天还新添了酒柜,准备将一层沙发区打造成VIP包厢。

这已不是李哲第一次开酒馆。他原来有一份“铁饭碗”,应酬场合主要喝白酒,次数多了身体有点吃不消。偶然一次在聚会上接触到威士忌,他发现喝了头完全不疼,口感也比较醇厚,开始在家囤起威士忌。

年,他在成都定居了一段时间,九眼桥、武侯区一带的小酒馆几乎去遍了,发现那边的夜生活发达,门店租金也便宜。考虑到自己每月在喝酒上开销比较大,年初,李哲在成都某高级社区租下一间小型loft,开了一家威士忌酒吧。

成都那间清吧开了一年零三个月,生意不错。因为家人生病,李哲匆匆把店铺转让回到了北京,没歇多久,又开始寻觅新的店铺。

北京的店起初开在繁华的商业街胡同里,屋子里有两棵树,跟贫嘴张大民家似的,“特有味儿”。由于空间不好设置吧台,就改成了酒馆,主营果酒,还卖着散装白酒、黄酒。

02.不止奔着喝一杯

李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