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好酒的很多,有的人喜欢喝新酿的白酒,有的人喜欢喝有年份的葡萄酒。可以说,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早在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在已发展到能生产各种浓度、各种香型、各种含酒的饮料,并为工业、医疗卫生和科学试验制取出浓度为95%以上的医用酒精和99.99%的无水乙醇。
可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酒,在颜色上都几乎没有见到过绿色的。
而且,很多人对绿颜色的水,第一反应就是,里面有毒!只是,绿酒,却在古代受到文人们的赞扬,也因此留下了不少的佳作。
有人说,古代的酒颜色之所以会有绿颜色的,那是因为,刚酿好的米酒还没有过滤的时候上面会出现一层绿色的泡沫。
最初的时候,酒的制作方式就是蒸熟、冷却、过滤,之后再放到大缸里进行发酵,达到一定的时间之后,再拿出来过滤,装瓶。而一些古代人喝到的酒可能根本就没有经过第二次的发酵就拿出来直接喝了,所以才会呈现出绿色。
而且,有的人家也会根据最基本的酿酒方法,在自己家里用米饭发酵之后酿酒,而一般人都做不到像制作酒的专业作坊那样再次加工。
所以,这也有可能是古代酒的颜色是绿色的原因之一。
根据古代流传下来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酿酒必须需要具备六个条件:
稻谷之类的原料、酒曲、用来加温的柴火要干净、泉水要用带着清香的、要用比较好的陶器装酒、火候温度要掌握好。
在这六点之中,能够对颜色产生影响的也就只有原料、酒曲、水,这三点了。
用来酿酒的原料,大多数是米和麦子,也就是粮食酒,所以,颜色一般都是黄色。而酒里面的绿色,应该是来源于另外的原料,果类,因为果子中含有的成分会使得酿出来的酒呈现出绿色来。
早初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
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馏、最大的突破就是对酒精的提纯。
在古代的记载中,就曾经提到过一家人因为梨园的梨子有多余的。后来,全都拿大坛子装着,封好口,埋在了土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挖出来,一打开,梨子全都化成了水。所以,古代一定是有拿果子酿酒的习惯的。
另外,古代的文人品酒,也喜欢在里面放入花朵,调出各种颜色,然后给它们取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像是,竹叶青、桃花酒……
还有一种叫做绿荔枝的果子酿出的酒,在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诗作中也有被描写道:“试倾一杯重碧色。”从中也可以看出绿荔枝制作出来的果酒,就拥有很浓重的绿色,也是一种绿色的美酒。
当然,除了原料因素之外,酒的颜色也和酒曲息息相关。
酒曲的制作方法是先要挑选到优质的麦子,然后,分成三分。分别用来蒸熟、炒熟,最后一份则留生的。炒熟的麦子要呈现出黄色,但是,不能炒焦,将三份麦子分别磨成细分后和水和在一起。制作酒曲的操作人员也必须要保持自身的卫生,而且,制作酒曲的房间要离民用房有一定的距离,房子要是能保暖的草房。房间内也要提前打扫干净,保持干燥。
曲做好之后,就要拿泥把门封住,不能漏风进去。以一个星期为间隔,进去翻一下。等第三个星期的最后一天到了之后,就把曲拿出来,存到罐子里,再用泥巴把口子封实。再过一个星期,才能从里面把曲拿出来,放到大太阳底下去晒干。
酒曲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之后,也就做好了。
古代酿酒用的酒曲不止麦子一种,还有橘皮,沉香,木香,檀香等等,所以,也会因为酒曲的不同,酿制出来的酒的颜色变得不一样。如果在酒里加入使用了绿色的酒曲,也是会酿制出绿色的酒的。
有本描写明代风俗的书中有提到过,用豆子制作酒的典故。因为,酒的属性是热的,而豆子是凉性,所以,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也很合适。
清代也有一本“酒经”中提到过,用白面、绿豆酿酒的方法,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全制作出来。这种酒普通的叫法就是绿豆酒,带上一点诗情画意之后,便叫做绿珠香叶。还有一位诗人,也给绿豆酒取过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醇碧,他还为这酒写过一首相关的诗词。
现在的市场上,已经没有绿色的酒类出现过。也有专家曾经考证过,说古代的酒其实也就是透明的,并没有出现过绿色的酒类,感觉就像我们现在觉得无色透明的海水是蓝色的一样。
或许,要验证酒的到底有哪些颜色,还要运用上一些化学方面的知识。不过我们不可以忽视的是,绿酒这个词在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毕竟文学作品也可以作为一种史料来参考。
并且,中国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酒的文化,就是一个酒的历史。李白有举杯邀明月的雅兴,而苏轼有把酒问青天的胸怀。欧阳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潇洒......
参考资料:
『《中国的酒文化》、《酒的颜色》《为何古人认为酒是绿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