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不应求柯桥桑蚕之乡正在破茧成蝶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08-:48

掌上绍兴

“这段时间黄桃已快落市了,今年总产量达斤左右,10元/斤价格还供不应求。”8月10日,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尉相村的尉祝平说,他打算把村民荒废的桑园地再流转一部分过来,种上覆盆子、梨、桃、猕猴桃、丑八怪、葡萄等,打造四季鲜果基地。

桑蚕之乡的没落

据了解,尉相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养蚕,曾是远近闻名的桑蚕之乡。

“一直来桑林就是我们村的‘摇钱树’。”村党支部书记尉嗣兴说,但近年来,随着青壮劳力外流,养蚕业逐渐没落,蚕户也从原先户骤减至个位数,蚕桑再也壮大不了村级集体经济,对村民增收作用也有限。镇村曾多处“问路”,却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底子薄等因素,一直没能让桑林变废为宝。

“全村现有的多亩桑园林,至少有多亩荒废着,十分可惜。”尉嗣兴说,村里年轻人,宁愿在外地打工,都不愿意回家打理桑园地。上半年桑葚成熟的季节里,也都无人采摘。倒是那些城里的游客,会到这里来摄影、采摘桑葚。

桑蚕业的盛况一去不复返,尉相村的村民们内心纠结,数百亩的桑林就任其荒废?要不要砍掉?砍掉了又能种什么呢?

年轻人在尝试着改变

近年来,尉相村一些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正在尝试着改变。

“前年通过外地考察后引种覆盆子、白芨等名贵药材,以每亩元的租金,从农户手中承包了亩荒地,砍掉老桑树、改种覆盆子和白芨等,效益还不错。”村民俞国标说,“覆盆子”每亩可以收鲜果斤左右,晒干后可卖到元/斤,去年一亩的果子就卖了1.5万元,还可酿成元/瓶的果酒;白芨近年来价格不断上扬,由原来元/斤上涨到1元/斤以上;同时他还销售白芨苗,纯紫花三叉白芨精品,是常用、大宗药材品种,每厘米批发价为0.1元,10月份大苗便可上市销售了。整体收入比种桑树可观多了。

“这几年每次回家乡看到这成片荒芜的桑园,心里总不是个滋味。”村民尉祝平一直在上海做IT行业,却心系家乡。年开始,他专门成立了尉氏果蔬专业合作社,并从村民中流转了60多亩废弃的桑园地,种上了上海黄桃、红心猕猴桃、日本橘和樱桃等。

“这里温差大、又是山地地形,种出的水果口感更好。去年3亩黄桃产量多斤,卖到6元/斤,都被抢购一空。”尉祝平说,黄桃名气一打响,今年消费者纷纷上门前来采购,价格也涨到10元/斤。

让桑蚕之乡重焕青春

“稽东的自然生态真的很好,现在来稽东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尉相村有了新的盼头。”尉嗣兴说,希望“桑蚕之乡”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创业,让桑蚕之乡重焕青春,吸引更多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

“我想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流转连片土地,统一黄桃包装、品牌和价格,借助电商来销售,再做好配套民宿开发,采摘、餐饮、游玩一条龙服务,生态休闲业态一定能做好。”尉祝平满怀信心地说,经过几年的“试验”,发现上海黄桃是“潜力果”,可供全村推广。如果有村民自己打算种植,他愿意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帮助采购优质种苗。

“尉相村的自然风光美,空气清新,这里睡一晚,每个毛孔都像洗过一样,城里人一定喜欢。”尉嗣兴说,对于还没有利用起来的数百亩桑园地,村里正在引导村民,就地取材,发展休闲旅游业。另外还有一千多亩的板栗,大片的竹林,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风景。

在下半年的“五星3A”争创活动中,尉相村决定发挥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在进行道路改造的同时,计划种果桑、果树,养桑园鸡,开农家乐,把城里人吸引进村。

(原标题《总产量达斤左右供不应求......桑蚕之乡”正在“破茧成蝶”》,原作者边锦祥。编辑阮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