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酒的分类,可能大家脑海里冒出来的无外乎是:白酒、啤酒、红酒、洋酒之类,这也是大多数酒圈之外的人对酒的一个基本认知。
其实世界上大多数的酒都可以归纳为两类:谷物酒和果酒。
果酒,顾名思义,果酒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水果,酒精主要是由糖类转化而来,水果中本身就有大量的糖类,自然成了酿酒的主力军之一。
谷物酒又是怎么来的?
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而淀粉同样可以转化成糖,从而用糖来生产酒精。
而酒曲,主要在酿酒工艺中就担任将淀粉转化成糖这个大任
那酒曲没发明的时候,谷物酒又是怎么诞生的?
答案是:口水
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重口味,确实有这种酿酒方法,名叫“口嚼酒”。
“口嚼酒”虽然现在是日本独有,但其实源于我国。
这种方法起源于母亲用嘴咀嚼米饭喂食婴儿的灵感,在长期实践中女人发现,食物发酵就会散发酒香。于是模仿这种方法,先把米蒸熟,而后放到嘴巴咀嚼碎,将其充分混合口水,而后放置木柜内,利用口水中的淀粉酶令其发酵,经过一周的时间,便成带甜酸味的美酒。
“口嚼酒”是一种最原始的发酵法。
我国古代“醴”酒的制作大约经历三个时期,最初是咀嚼法,其次是作糵法,最后是酒药法。
明代徐应秋《玉芝堂谈荟》记载,中南半岛古国真腊酿酒也是“于美人口中含而造之,一夕成酒”。
黄叔璥《台海使槎录》:“未嫁番女口嚼糯米后,藏三日,略有酸味为曲,舂碎米和曲置瓮中,数日发气,取出搅水而饮,亦名姑待酒。
清代纽琇的《觚賸续编》记载,澎湖对岸的猺獞部落则是“主人之妇”亲自承担“嚼米”工作。
真正将“口嚼酒”发扬光大的其实是日本。
看过《你的名字》的小伙伴,一定对剧中的奇妙的口嚼酒记忆犹新吧。动漫剧情或许虚构,但是剧中的口嚼酒却是有原型的,这是日本最古老的酿酒方式。
日本的弥生时代初期,中国的早稻技术传入了日本,而顺便也把这项技术带了过去,而日本最早期的清酒,采用的就是“口嚼”技术。并且,这种技术还融入了当地神秘的神道教中,和祭祀绑定起来,与动画电影中一样,由巫女亲自口嚼制作,以体现对神明的尊敬,祭祀剩余的也可以由神社分发给信众,相当于赐福。
而中国“口嚼酒”的制作,在南北朝时期,因为华夷大融合,尤其是此后的女真入主中原,他们祖传的口嚼酒产量太低,又没有汉族的烧刀子过瘾,最终中国的口嚼酒逐渐衰落。
经过时代的发展,目前中国市场上常见的有三种曲,按照发明先后的顺序分别是:小曲、大曲、麸曲。大曲又分为低温大曲、中温大曲以及高温大曲,其中又以高温大曲酿造的酱酒风味最丰富,下面这款酱酒也是采用高温大曲药作为糖化发酵剂,经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曲中丰富的香气物质直接进入酒体,使酒中蕴含独特花果香,其中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的特殊工艺,使佳百年酱酒酱香突出、酒体丰满,酸、甜、苦、辣、涩五味协调融洽。
“口嚼酒”作为古老的酿酒方法,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了,但是历史长河汹涌,我们或许不该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