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蕉产业报告年进口量超百万吨,一代蕉每亩

作者:徐小俊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香蕉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可溶性纤维,具有营养丰富、生长周期短、产出见效快等特点,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品种。香蕉也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特色脱贫品种,凉山州、怒江州(零星种植)等均有种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国和消费国,仅次于印度。香蕉是全球贸易量最大且涉及贸易国家和地区最广泛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全球有多个国家种植香蕉,亚洲是全球最大香蕉生产和消费区域。拉丁美洲是全球主要香蕉出口区域,出口量占全球3/4左右。为摸清我国香蕉产业发展情况,中国热科院信息所受委托成立专题研究组,通过实地调研、电话访谈、专家座谈等方式,对香蕉产业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香蕉作为我国热带亚热带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农民增收、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我国香蕉产业发展波动调整,近年来种植规模及产量呈下降趋势;香蕉主要以鲜食消费为主,消费量大于产量;香蕉周年供应,近年来产地收购价格整体向好,市场零售价格趋于上涨;进口持续增长,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5年,我国香蕉种植规模与产量趋于下降,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优质香蕉市场供应量将加大,精深加工量将逐步发展。

一、香蕉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近年来收获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年,我国香蕉收获面积多在万亩以上,自年以来香蕉收获面积和产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年受台风影响,主产区收获面积减少88万亩,香蕉供不应求,刺激了蕉农扩种热情,年收获面积和产量达到了近十年最高值万亩和万吨。近两年因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高、生产成本较高和其他经济作物竞争性用地影响,造成行情较好反而收获面积和产量缩减(图1)。

图1-中国香蕉收获面积和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主产区面积和产量下降,栽培品类和品种趋同。

(1)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不同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年,我国香蕉各主产区种植面积总体上呈先增后降趋势。年我国香蕉主产区种植面积比年略有减少,其中广西和云南产区相对减少较多(图2)。

图2-中国香蕉主产区种植面积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年,我国香蕉五大主产区产量,广东位居第一,广西多数保持第二,云南多数保持第三,海南从年的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福建一直位居第五位(图3)。

图3-中国香蕉主产区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香蕉五大产区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年占比为99%,五大产区产量全国占比依次为广东(31.3%)、广西(27.3%)、云南(22.2%)、海南(10.5%)、福建(8.6%)(图4)。

图4年中国香蕉主产区产量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各主产区主栽品种趋同,形成不同季节优势产区。随着香蕉的产业化发展,除福建产区主栽当地特色的天宝蕉外,各大产区主栽品类和品种趋同,近几年主要栽培品类为香(芽)蕉和大蕉,香(芽)蕉主栽品种为巴西、南天黄、桂蕉1号、粤优抗1号等,大蕉主栽品种为粉蕉。经过香蕉产业不断调整,形成了以广西和福建为主的秋季优势产区,以云南为主的冬季优势产区,以及海南和广东为主的夏季优势产区。

(二)消费

1.消费受生产影响,周年上市,以鲜食为主。香蕉是仅次于苹果、柑橘、梨的我国第四大宗水果。-年我国香蕉市场稳步发展,年消费量在万吨以上,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年的万吨和年的万吨,消费量一般随当年产量浮动(图5)。

图5-中国香蕉消费总量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计算

近十年,我国每年人均香蕉消费量在6.50千克以上,其中最高值为年的9.34千克,最低值为年的6.65千克(图6)。

图6-中国香蕉人均消费变化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2.高温季节消费淡,低温季节消费旺。香蕉消费淡旺季非常明显,淡季一般为夏季,旺季为秋冬春季节。夏季高温消费者通常购买西瓜、桃子等夏季水果,香蕉消费量仅为高峰期的三到四成。秋冬春季节温度降低,水果较少,进入传统消费旺季。近几年,传统节日对市场带动作用越来越小。香蕉是替代性非常强且平民化的水果,若香蕉价格高位运行,超过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消费者会减少香蕉的购买量。

(三)加工流通

1.以鲜食为主,加工率不到10%。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香蕉精深加工产业体系,90%以上香蕉直接鲜食,深加工率非常低,加工大部分为香蕉干。我国香蕉深加工行业发展不快,但前景巨大。香蕉集多重营养功能于一身,可做成香蕉片、果汁、果醋、果酒,经特殊加工可获得香蕉天然抗性淀粉,富含低聚糖、果胶、膳食纤维、高钾高钙高镁、维生素、氨基酸和多酚等功能物质。

2.整体流通运行势态良好,但流通环节较多。由于我国香蕉生产呈现小而散的生产格局,缺少自主品牌,除极少数较大香蕉种植企业直接供货给大型水果经销商、连锁超市等外,多数种植户主要供货给代办点(经销商委托当地代理收购),不仅增加了流通环节,收购价格也往往被压得较低,蕉农利润空间被压缩。

(四)进出口

1.进口蕉占据中高端市场,超过一半进口来自菲律宾。-年,我国香蕉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图7)。进口蕉以高品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占据了我国中高端消费市场。年国产蕉货源紧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进口蕉市场。

图7-中国香蕉进口量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年我国香蕉进口来源国排名前三依次为菲律宾、厄瓜多尔和越南,进口量分别为.3万吨(占比53.3%)、45.9万吨(占比23.7%)、27.8万吨(占比14.3%)(图8)。

图8年中国香蕉进口主要来源地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2.出口持续增长,但总量较小。国产蕉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同时因其生产成本高、品质整体不高等因素导致出口量不大,香蕉出口主要面向我国港澳地区和周边几个国家。-年我国香蕉出口低值为年的0.76万吨,最高值为年的2.33万吨。年我国香蕉主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香港、朝鲜、蒙古、中国澳门、俄罗斯等。

(五)市场价格

1.产地收购价波动调整,整体向好。-年我国香蕉产地月度收购价格总体处于不断波动调整中,其中-年产地收购价行情较为低迷,跌破了1元/斤。-年香蕉产地月度收购价格整体较好,均在1元/斤以上,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多在1-2元/斤之间,给蕉农带来可观盈利和稳定的市场预期,增加了蕉农的从业信心(图9)。

图9-中国香蕉主产区月度收购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2.各主产区错峰上市,产地收购价均在成本线上。近两年因各主产区形成了不同的错峰上市时间,避开集中上市造成价格下跌,年我国香蕉市场行情整体较好,产地收购价均在成本线(0.8-1元/斤)以上。主产区香蕉均价在1元/斤以上。年度最高价为8月底的2.13元/斤,最低价为7月底的1.08元/斤(图10)。

图10年中国香蕉主产区上市时间及月度收购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3.市场批发行情向好,但价格波动较大。-年,主要香蕉批发市场批发价格在3-6元/千克,年均批发价分别为4.44元/千克、4.23元/千克、5.1元/千克、5.2元/千克。-年香蕉市场的批发价行情向好,但价格波动较大,年香蕉市场批发价格较好且稳定(图11)。

图11-年1-12年中国香蕉市场批发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

(六)成本收益

1.频繁换地种植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以及一代蕉(新种的蕉)和二代蕉(留芽第二年生长的蕉)成本和收益有明显差异。以年海南产区种植的巴西蕉成本收益为例,一代蕉和二代蕉的生产成本分别为43元/株和30元/株。海南蕉园每亩地约种植-株左右,以株计算,一代蕉和二代蕉每亩的成本分别约为元和元。以平均每株产量25千克计算,年平均收购价为3.3元/千克,一代蕉每亩利润约为元(表1)。许多种植户为避免香蕉感染土传病害枯萎病减产,一般种植两年就更换土地,造成我国香蕉种植土地更换频繁,增加了地租、平整、种苗、人工、管理等费用,导致我国香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2.错峰上市是收益关键保证,进口蕉价影响着国产蕉价。错峰上市被业内认为是规避烂市风险和收益的关键。台风、枯萎病、霜冻等自然风险和病害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也依然存在。近年来出现国产蕉与进口蕉同涨同跌现象,进口蕉价也成为影响国产蕉收益的重要因素。

3.出口均价远高于全球平均和其他国家。-年,全球重点国家香蕉出口均价都呈上涨趋势,其中我国香蕉出口均价波动和上涨幅度最大,远远高于全球平均和其他国家香蕉出口均价。年全球香蕉出口均价为0.54美元/千克,而我国香蕉出口均价为0.97美元/千克,约是菲律宾的2.2倍,在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图12)。

图12-我国与重点国家及全球香蕉出口均价对比变化

数据来源:FAO、ITC

二、香蕉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生产展望

1.生产较为稳定,种植面积略有下降。预计年我国香蕉扩种面积不及缩减面积,较年或将略有减少,约在万亩左右。

2.产业面临转型升级调整,生态种植成为趋势。由于进口蕉竞争、绿色消费需求旺盛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瓶颈等叠加因素影响,不断提升香蕉品质成为种植户共识,未来香蕉生态种植将成为趋势,绿色技术和高效有机菌肥的推广使用将更普遍。

(二)消费展望

1.消费将持续保持稳定。我国香蕉市场已经进入了相对平稳期,预计年我国香蕉消费量与年相差不大,在万吨左右。预计年人均消费量或将维持在7.0-7.5千克左右。

2.进口蕉在长时间内依然占据中高端消费市场。预计年进口蕉依然主要占据中高端市场,但国产精品香蕉的市场占比将会稳步增加。

(三)贸易展望

1.进口来源地依然主要是东南亚和拉美地区。预计未来我国香蕉进口来源地依然主要是东南亚和拉美地区,但进口来源国将更多元化,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地区国家出口我国香蕉的份额将增长。

2.出口贸易将继续增长,但总量较小。我国香蕉因品质、品牌、生产成本等原因在竞争力方面较弱。预计年,我国香蕉出口贸易将持续保持增长,但增幅不大,预计出口量在2.5万吨左右,出口地变化也不大。

三、贫困地区发展香蕉产业情况

(一)总体情况

1.在脱贫增收方面表现突出。多数贫困地区地势偏僻,交通运输困难,过去这些地区蕉农种植的香蕉多数自己食用和卖到附近乡镇上,经济效益不明显。现在因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需求旺盛以及网络普及、物流便利等因素,原生态种植农产品供不应求,促进了当地香蕉产业发展。

2.涌现了多个脱贫增收典型案例和模式。从地区来看,有贵州的册亨模式、广西的金穗模式、四川的凉山模式、海南的临高模式等;从生产组织形式上来看,有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政府+龙头企业+农户电商平台+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示范园+农户等主要模式。

(二)主要经验做法

1.科技支撑大幅提高了产量,促进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科技支撑彻底改变了过去贫困地区香蕉种植规模较小、产量较低的局面,以及靠天吃饭的不稳定状态,科技给贫困地区香蕉生产注入了强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大大提升了农户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

2.引入企业投资,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企业等社会资本的注入为贫困地区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解决了贫困户无力投资生产的困局,同时企业加工生产线的建设又延伸了香蕉产业链,提升了香蕉附加值,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3.利用互联网+赋能产品价值和销售。利用发达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和便利的物流服务拓宽了香蕉的销售渠道,使贫困地区的香蕉销售克服了过去因交通偏远而卖不出和卖不上价的情况,网络销售扩大了对贫困地区原生态优质香蕉的宣传,大幅提升了香蕉的经济效益。

(三)典型案例分析

1.案例一:贵州册亨县香蕉产业扶贫实践

(1)基本情况

册亨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滇桂黔石漠化连片贫困区中的深度贫困县。当地种植香蕉(当地称糯米蕉)有上百年历史。受限于交通区位因素、种植技术落后和无资金投入,原来册亨香蕉的种植不成规模。自年以来,册亨以调整产业为目标,通过探索政府+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香蕉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带动余户群众种植香蕉,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和促进了册亨区域经济发展。年3月3日,册亨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2)主要措施和成效

聘请专家制定产业升级改造方案,走生态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地设计了节水灌溉设施,提高了当地香蕉产业化生产技术水平。通过科学施用高效有机肥提高香蕉产量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成立产业公司进行产业布局和规划,带动当地香蕉标准化生产。香蕉产业公司在全县每个植蕉村庄成立香蕉合作社,把分散的蕉农组织起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以项目带动和示范园建设,引进先进管理种植技术和优质特色品种。从良种引进试验筛选、种苗繁育、测土施肥、规范管理、贮藏保鲜、产品加工等方面,建设成了贵州优质绿色香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企业+科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合生产模式,大大提升了产业组织化程度。引入企业投资,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引入贵州富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引入贵州华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引入贵州篱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余万元建立香蕉标准示范基地和系列产品深加工厂,带动当地就业和增收。通过品牌建设和互联网+,提升香蕉价值实现和产销对接。注册了册亨县南北盘江金爪蕉和册亨县南北盘江糯米蕉等商标品牌;获无公害产地认证和中国糯米蕉之乡美誉。通过黔邮乡情、京东、苏宁易购、网易考拉、电商云到村里等电商平台,卖到全国各地,成为网红香蕉。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媒体资源,提升产业影响力。册亨县先后争取中央财政农业发展资金万元、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万元、产业扶贫基金2.7亿元,带动群众种植香蕉8万亩,年总产值在3.2亿元以上。通过媒体报道,引来全国各地水果批发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