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茫茫沙土地,今日的国家4A级景区。山东德百集团先后投资近40亿元在夏津县后屯村、前屯村、温辛庄村建起了德百温泉旅游小镇(下简称“德百小镇”)。为了保护原有古桑椹树,德百集团在建设时修改图纸十余次,让这片古老的沙土地焕发出了夺目的光芒。
因树而来
不破坏所有古树
迎着冬日的寒风,走进德百小镇的核心区——椹仙村,记者看到,这里处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株又一株高大的桑椹树分布其间。“这里距离县城15公里,当初是一片沙土地,人们的日子很穷苦。这些桑椹树就是为了防风固沙而栽的。我们在此投资搞旅游,就是奔着这些古老的桑椹树来的。”12月27日,德百温泉旅游小镇总经理张春雨说。
年,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按习惯,当地人更愿意称“桑椹树”为“椹树”。据统计,整个德百温泉旅游小镇有五千余株椹树,其中最古老的一棵树,树龄达年以上,被称为“椹树王”。
看到椹仙村古典大气的主城门,记者本想夸赞一番,张春雨却说:“最初的图纸城门进深比较大,但建筑位置南侧、北侧均有古树,为了保住这些古树,我们最终修改了建筑图纸,避开了它们。”
因树而变更建设方案的事还有很多,光图纸就改了十余回。德百温泉旅游小镇副总经理孙志勇说,建设初期的规划是在小镇西侧修建民俗广场,但实地勘察后,发现规划的范围内仅百年古树就有数十棵,又重新做了规划。景区内还专门设立绿化队天天护树,定期打营养。另外,该景区还与海尔、海信、波司登等众多企业联手共养古树,保护生态资源。
“整个小镇因树而建,我们是按照‘保住珍稀古树,保留历史痕迹’的原则规划建设的,景区内现有古树都在它的原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张春雨说。
宣传椹产业
植桑收益成倍翻
德百小镇所在的苏留庄镇后屯村、前屯村、温辛庄村3个村,因为是沙土地,很多庄稼都不长,过去,这里的农民与椹树相依为命,可椹果不值钱,甚至只能卖两分钱一斤。景区成立后,建设了桑椹文化街,专门宣传推广椹产品。在景区桑产品展示中心,记者看到了上百种椹产品:椹叶茶、冻干椹果、椹果干、椹果酒、椹叶粉……“我们有时一天就接四五个团,营业额一天能达到2万多元。其实,宣传椹产业才是本店的主要目的。”营业员邵海霞说。如今,这里的椹果能卖到两块钱一斤,有的村民还把自家椹树园改成了采摘景点。椹果由“过夜不能吃”,变成可以保存期长、附加值高的“致富果”。
“椹树浑身都是钱,在德百温泉旅游小镇的带动下,我们的鲜树叶卖到了一块钱一斤,有的村民还自己加工成椹叶茶对外销售。”南双庙村村民任连伍说。
帮村民创业
景区九成员工是村民
椹仙村里有一条名叫“窄巷子”的美食街。前屯村村民闫桂英就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店,专门做四川担担面。“在哪儿打工都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回到家乡来干事!”闫桂英说,她曾经在德州做小吃生意,看到自己村里建起了景区,她和老公回到了家乡。虽然生意时好时坏,但她依然相信景区会越来越好。小镇青年殷梦真是温辛庄村人,原来在天津打工,小镇建起来之后,她回到家乡做起了导游。
“我们景区近95%的员工都是当地的村民,90%以上的管理人员也是当地人。他们不用再舍着家去外地打工了。”张春雨说,“小镇所有商户有一半为当地村民。我们帮助村民创业,带着他们去山西、陕西学小吃制作。学会后回来开店。”据张春雨统计,该景区总共为当地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50家小吃店是当地村民开办的。
一步踏入历史、一日畅游千年。这里不光能看到历史悠久的古椹树,还能看到福建的土楼、陕北的地坑院,以及充满历史味道的将军府、多宝楼。这些已经成为了夏津县地标性建筑,成为当地村民引以为傲的地方。
农村大众报记者 刘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