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充斥着关于江小白(江记酒庄)推出了低度果酒品牌“梅见”的各种乐观或是不乐观的文章。在此我不作任何评论,我只从“酒”的角度去解读江小白(江记酒庄)的“梅见”。
什么是配制酒?
有人在喷“真正由水果酿造的果酒的配料表是很干净的,通常只有水果本身以及一些酿酒的辅料”。
梅酒,是一种果酒不错。但不是像葡萄酒那样是由水果原料发酵酿造而来。梅酒是一种配制酒,我们可以在“梅见”的资料上看到产品类型是“蒸馏配制酒”。
什么是配制酒呢?版的《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中的定义是:“以发酵酒、蒸馏酒、食用酒精等为洒基,加入可食用的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和/或再工制成的饮料酒。”也就是说梅酒并非是用梅果酿造的,而是在酒液中再添加梅子或梅制品成分等,形成新的风味酒。
也许大家对“配制酒”的定义很陌生。其实,我们常见的“人参酒”、“鹿龟酒”等等药酒都属于配制酒的范畴。另外还有知名的“劲酒”也属于配制酒,我们也会叫配制酒为“预调酒”或者“利口酒”。年轻人熟悉的百利甜酒、野格均属于配制酒。
另外,还有人拿“梅见”梅酒的配料表做文章,对白砂糖、浓缩梅汁、焦糖色有看法。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对“百利甜酒”、“野格”等利口酒有意见?还可以看看大部分的日本梅酒的配料表一样是:白砂糖、食用酒精,甚至食用香精。当然,高端的日本梅酒(本格梅酒)确实不用添加其它东西。只有:梅、糖和酒。江小白(江记酒庄)的梅见一样有这种“纯梅酒”。
所以,我们不要内外双标,戴有色眼镜看国产的配制酒、国产的梅酒。给“梅见”梅酒一个善意的成长空间。
复兴“中华梅酒”,江小白走对了
梅子原产于我国,梅文化是华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日本梅酒却独步天下,成为日本利口酒的代表,反向输出到我国。还有人说梅见的每个像日本酒。而日本的文化符号有大量的汉文化,谁像谁不好说,关键是自信和自强:我们需要复兴“中华梅酒”。
江小白(江记酒庄)推出“梅酒”这种配制酒,从技术角度来说是对的。相对于常见的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大曲酒来说,小曲酒更适合来做配制酒的基酒。这是因为大曲酒的风味以复杂的酯类香气为主体风味,其香气和口感更复杂、更浓郁。很难表达出添加风味成分(梅子)的风味。
而小曲酒的风味相对于简单,是以纯甜的醇类物质为主体香气,整体的香气物质在数量和总量上均少于大曲酒。很多人说江小白不像白酒、江小白不香的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江小白是小曲白酒,比较小众的白酒种类,是以醇甜风格为主的。
关于基酒
下面来一些更技术性的内容。
我们再回到日本梅酒的基酒上来——日本烧酒。
日本烧酒分为两类:一种几乎是只有酒精的甲类烧酒,另一种是能够感受到原料的风味和香气的乙类烧酒。
甲类烧酒,也被称为“Whiteliquor”,直译:白酒。但不要以为是我国的白酒,而只是由糖蜜,玉米和大麦等,经过连续蒸馏机蒸馏获得的食用酒精而已。一般用来做基酒。日本大部分梅酒均是用甲类烧酒(食用酒精)做基酒。乙类烧酒,也就是:本格焼酎(正宗的烧酒之意)。原料包括小麦,大米,米糠,红糖和其他各种各样的东西,通过単式蒸馏机蒸馏获得。
日本“烧酒”中最知名的一种是“泡盛”烧酒,属于乙类烧酒的一种。是用籼米作为原料,并使用了黑米曲菌发酵制成。
日本白酒“Whiteliquor”这种食用酒精的就不用说了。就算是“本格烧酒”或者是“泡盛”烧酒都是用的纯种霉菌酒曲,也就是和我们的小曲一样是纯种的霉菌酒曲。虽然我没有喝过日本烧酒,但从酿酒原理上来说,日本的本格烧酒和我国小曲白酒或者米香型白酒的风味是类似的,是以醇类物质为主体香气的,其风味物质的复杂程度远远不及我们的大曲酒。
这也是我们看不到用茅台或五粮液作为基酒,来调制各种鸡尾酒的原因。因为大曲酒的香气复杂且强烈,很难被其它风味征服,也就很难表达出添加物的风味。而只有风味物质相对简单一些的清香型汾酒有一款配制酒——竹叶青。
写在最后的话
如果梅见的配料表上像“百利甜酒”和“野格”一样也有“食用酒精”,估计会被“喷”死。但梅见坚持的是小曲高粱酒。不过,在成长的路上依然是成王败寇,梅见今天仍然受到各种质疑。
从酿酒的技术角度上说,江小白(江记酒庄)用小曲白酒做梅酒是有着合理性的。小曲白酒能显示出梅果的风味,劲酒的成功也是有小曲酒的功劳。
我国市场上原产我国自己的酒类太过于单一,白酒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白酒风味更是被几个“名酒”给定义了。黄酒老大哥被挤到东南一隅,配制酒这些小众的酒类则更是没有什么市场。希望白酒的风格更多元,也更希望我国的酒的种类更加的丰富,而不是以白酒为主。
复兴“中华梅酒”,做出我们梅酒的标准和风格。给梅见一些善意的空间,也给每一种酒一些善意的空间,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酒世界。
以上内容均为《四度酒话》作者收集相关资料总结的个人观点,并不一定与真实情况对等,仅供酒友之间探讨,如引用的图文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本人,以便及时删除相关内容。另外,本号已经申请“原创保护”,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