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元证券,徐偲)
1.行业概况:夜间娱乐需求旺盛,乘新消费浪潮而起
1.1小酒馆为贩卖社交概念的酒饮零售商
小酒馆是指向消费者供应酒饮小食的夜间娱乐场所,其商业本质为贩卖社交概念的酒饮零售商。小酒馆提供多种服务,除提供酒饮及小食,有些酒馆还提供现场驻唱、飞镖、台球等娱乐设施,以满足年轻群体“酒饮+服务+社交”的三重需求。
与其他夜生活娱乐场所相比,小酒馆具有小而美特点。酒馆收入来源为销售酒饮及小食,门店面积较小且配置相对简单,约-平方米,人均消费为50-元,无最低消费限制。而夜店另设入场费,人均消费为-元;卡拉OK另设场地租金及最低消费限制,门店面积超过平方米,需配置点歌设备、音响套装等。
1.2小酒馆行业瞄准三大新消费浪潮
1.2.1蓬勃发展的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是指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休闲、旅游、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第三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消费经济,其核心是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消费链条。在日间消费者被工作束缚的背景下,夜间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消费升级的新引擎。根据艾媒咨询测算,中国夜间消费规模占总体零售额六成,受益于各地政府对夜间经济扶持力度加大叠加夜间消费场所丰富,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为26万亿,预计年突破40万亿元。夜间餐饮是夜间消费的重要一环,根据头豹研究院,年夜间餐饮消费额占全天餐饮消费的比重集中在20-40%。从夜间经济业态消费占比看,年餐饮消费占比第一,为22%,酒吧业态占比19%,仅次于餐饮。
酒馆行业作为夜间经济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政策红利将持续推动中国酒馆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政府对夜间经济扶持力度加大,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强调“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此后,近七成省级行政区出台政策支持夜间经济发展。截止年前三季度,我国共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项,以夜间经济命名的政策82项。年前三季度发布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数量是年的近4倍。
1.2.2年轻群体的微醺经济
年轻人成为酒馆市场的消费主力,引领“健康微醺”饮酒观。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年中国酒馆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18-24岁(57%)和25-34岁(28%)的年轻群体。90、95后的酒水消费极具潜力,其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水平均呈持续增长态势,其中95后的人均消费增速最快。受益于健康观念升级,年轻人的饮酒观显得更为理性,推崇“适量饮酒”和“健康微醺”理念,60%酒馆消费者希望达到微醺状态,健康化的低度酒饮驶入快车道,例如果酒、葡萄酒、啤酒,而酒馆提供各类低度酒饮,与年轻人的饮酒消费方向契合,年轻消费者将作为拉动酒馆行业发展的增长引擎。
1.2.3以酒会友的社交经济
“以酒会友”成为Z世代发展社交的重要方式。根据头豹研究院,中国酒馆/酒吧消费者中有60%消费者为Z世代,其主要饮酒对象为朋友及同事。年Z世代的可支配收入达4.9万元/年,超过中国整体消费者水平。Z时代在“社交”和“悦己”双驱动下表现出较强社交需求。Z世代小酒馆消费者消费目的前三分别为社交/助兴/聚会,看重氛围、味道、价格的占比分别为72%、69%、57%。
2.市场规模:市场空间广阔,下沉市场或高速增长
2.1中国酒馆行业景气度高,市场规模有望持续高增长
从中国酒馆营业收入和门店数量两方面分析:
1)营业收入方面:中国酒馆行业营业收入由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CAGR为9%,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CAGR分别为6%、8%、1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酒馆关店,酒馆行业营业收入大幅下滑至亿元。受益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夜间经济增长和低线城市居民消费升级,酒馆行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大,预计年酒馆行业将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年CAGR为19%,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CAGR分别为15%、17%、27%。我们认为,未来五年二线城市或仍是我国酒馆行业收入的最大来源,而三线及以下城市营业收入增速或快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重心。
2)数量方面:中国酒馆数量由年的3.47万增长至年的4.21万间,CAGR为5%,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CAGR分别为2%、3%、8%。年受疫情影响,酒馆数量跌至3.51万间,预计年中国酒馆数目将达到5.69万间,-年CAGR为10%,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CAGR分别为2%、5%、17%。预计从年开始,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馆数量将超过二线城市,并在年达到3.03万间,其酒馆增速快于一二线城市和行业水平,三线及以下城市更具想象力。
2.2小镇青年有闲有钱,下沉市场空间巨大
从核心消费者来看,有钱有闲、社交需求旺盛、娱乐方式匮乏的小镇青年或为酒馆行业主力客户。小镇青年指年龄介于18-35岁的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青年群体,消费特征为不过分追求品牌效应,对价格更为敏感,该人群规模约2亿,对比一二线城镇青年人口仅0.68亿。
1)有钱有闲:小镇青年刚性生活成本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较低,其消费意愿大于城镇青年。30%的小镇青年得益于小城镇生活成本低和父母帮助,实现了有车有房和经济独立,近七成小镇青年每月支出占个人月收入的比重超过80%,小镇青年拥有更为旺盛的消费意愿。此外,小镇青年工作压力小、闲暇时间较多,根据艾媒咨询,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一周工作时长大多集中在31-40小时,占比为35%,低于一线城市(56%)和二线城市(47%),而一周工作时长在21-30小时的占比为18%,高于一线城市(56%)和二线城市(47%)。
2)社交需求旺盛: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社交半径窄,熟人经济特征明显,消费行为与社交活动联系较一二线城市更为紧密。根据58同镇数据,朋友/熟人介绍是下沉市场用户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小镇青年对“第三社交空间”有较强需求,强调个性化和身份认同感。
3)娱乐方式匮乏:目前下沉市场娱乐业态被传统KTV、网吧、大排档垄断,新型业态渗透率较低,可供小镇青年娱乐的新潮夜间消费方式较少,其大量闲暇时间被用于线上娱乐,根据QuestMobile数据,年小镇青年互联网月人均使用时长.9小时,每个月逛电商时长高达7.1个小时。酒馆行业下沉至低线城市有望满足于小镇青年的夜间娱乐和线下社交需求。
从整体市场来看,随着下沉市场的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逐步优化,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可支配收入方面,根据京东数科《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四五线城市的消费额增速快于其他线级城市;支出方面,淘宝、天猫的成交额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地区消费者已占全国用户数的45%,77%的品类在3-6线城市的消费成交额增速超过1-2线城市,消费者数量和货单价成为主要助推力,低线城市消费增速开始领跑。
2.3对标海外,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
中国酒馆行业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酒精消费与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地域气候及酒文化渗透呈正相关。酒馆数量方面,年,中国内地每万人仅拥有0.3间酒馆,对标英国(7.0)、美国(2.0)、中国台湾(1.5)、中国香港(1.0),行业渗透率较低,原因系传统酒馆价格高、客户粘性较低以及消费观念普及程度不高,若中国内地每万人拥有酒馆数量分别提升至英国、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渗透率水平,对应酒馆数量分别达到99、28、21、14万间。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叠加低线城市消费潜力逐步释放,中国酒馆行业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较低,龙头孵化在即
3.1酒馆行业较为分散化,参与者百花齐放
目前中国酒馆行业由大量独立酒馆(少于3间场所的酒馆)和少数连锁酒馆组成,行业较为分散。截止年末,中国约有3.5万间酒馆,95%以上为独立酒馆,行业呈现高度分散的市场竞争格局,标准化及规模化经营者较少。年中国酒馆行业CR5仅为2.2%,行业龙头海伦司市占率为1.1%,拥有间酒馆。对标成熟海外酒馆市场,根据FoodserviceEquipmentJournal数据,年英国酒馆行业CR4约为25.5%,中国酒馆头部公司市占率提升空间较大。
以业态场景划分,小酒馆赛道参与者可分为清吧模式、“餐+酒”模式、跨界模式。
1)清吧模式:以轻音乐为主、环境安静,适合朋友之间沟通感情,喝酒聊天。提供高性价比酒饮(啤酒、鸡尾酒及果酒等)和简单小食快餐,SKU相对精简,以大学生及小镇青年等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为主。代表品牌有海伦司、Perry’s、海雾里等。
2)“餐+酒”模式:白天为餐吧,晚上为自选酒水清吧的复合型餐饮模式,营业时间长,可满足顾客在各个时间段的差异化需求,提升门店坪效,增加品牌矩阵的丰富度。代表品牌有胡桃里音乐酒馆、贰麻酒馆、COMMUNE公社等。
3)跨界模式:由餐饮/茶饮企业切入小酒馆赛道,探索第二增长曲线,门店提供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和酒饮,全时段经营,原有成熟品牌对酒馆知名度和客流量有助力优势。代表品牌有BlaBlaBar奈雪酒屋、星巴克臻选咖啡·酒坊、凑凑火锅·小酒馆等。
3.2各业态领军者规模渐起,商业模式各显神通
3.2.1清吧模式—海伦司:立足“酒零后”,定位性价比
海伦司成立于年,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线下酒馆连锁品牌,产品组合兜售极具性价比的“微醺体验”,专注营造轻松自由的社交氛围,定位为“年轻人量身定做的聚会空间”。根据海伦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