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那一天,你是否夜不能寐
橡树致凌霄花的一封信
高一6班杨周娅欣
凌霄花:
那日短暂的相遇让我惊觉:我们都已经改变,只是不曾察觉。
七年前,我只是一颗圆滚滚的种子,“啪”的一声被丢在泥土里,从此不见天日。
在黑暗里度过的日子我很无聊,整日整日地颓废,早就做好了分分钟离去的准备。偏偏就是这种时候,有一股力量把我推出地面,我终又见到了光明。
在大自然的滋润下,很快我冒出了新芽,带着那股子冲劲,我拼命地向上挣扎。后来,我已成为一棵大树,却丝毫提不起兴致和别人嬉戏,说笑,因为那时你还没出现。
眼看着我身上的年轮一圈圈增多,身材也逐渐壮硕起来。那时,我第一次看见你。此后漫漫长路,便没少了你的身影。
第一次看见你笑,似一月的寒冬,二月的春水;第二次看见你笑,似三月的微风,四月的柳絮;第三次看见你笑,似五月的骄阳,六月的燥热;第四次看见你笑,似七月的冰糕,八月的果酒;试问,九月之秋,在否?为了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决心要找到你。
我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出发,背着我重重的行囊。在路上遇到清泉我会停下来,洗一洗我身上的尘埃,洗去我被染上的世俗与污垢。因为你在我心里是纯洁的、美好的,所以我只有让自己也以一颗赤诚火热的心,才能去面对你。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我早已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因为看到了你在风中摇曳的身姿,我又有了动力。
秋分日的时候,我想你已经走了,不会再等我。奈何你总是倔强的性格,一动不动站在那里等我,就像初见时那般羞涩、温婉。
冬天来临,大雪将我紧紧包围,我艰难地抬起腿一步步地前进着,心里默默祈求,你一定不能走。
终于,在来年的春天,我来到了你身边。可是我却无法靠近你,我进一步,你就退一步,似乎我们之间的距离没办法拉近。
我就这么远远地看着你,看着你所有的喜怒哀乐,不能同你一起庆贺,亦不能同你一起伤悲,更不能给你安慰。而这一切,还好都有人代替完成。我曾以为是你的无奈之举,并非故意疏远,因为过去的我们是如此快乐。
直到那天你被花艺人剪下,我才又有机会好好看看你。你变得更好了,比以前华贵了不少,这决定了你不再只是一朵普通的花,你的价值更高了。因为你的完美,常常引来未经确认的流言蜚语,但你不再像以前一样为自己解释,只是默默承受着一切。我对此十分不解,明明以前那么受不得冤枉,现在为什么如此世故?你说是因为只有承受了这些才对得起你那么高的人气和价值。
听到这里,我的整颗心都震惊了,似乎停跳了一秒钟。我不解为什么你如此在乎外界对你所标榜的东西,为什么要为此而改变你自己,让自己不开心?看上去你的确还是当初那朵洁白无瑕的凌霄花,但也就仅仅只是看上去罢了。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作为凌霄花,你本就是要惊艳地开放的,我不能陪你一起盛开,那就远远地欣赏你,以最初那颗赤城的心。
只是这世间太复杂,你终究是挡不住美好事物的诱惑的,即使以前的你与现在大相径庭,我也不再强求你改变些什么。毕竟过去就是过去,无凭无据。
那天的相遇我永远也忘不了,互相都没多聊的方式很容易解读,邂逅,不必当做重逢。让我夜不能寐的是时间的强大,竟能改变这么多东西。
或许你的心里没有什么波动,但看到这么多年依旧如一的我,你是否也夜不能寐呢?
我还是很喜欢凌霄花,只是再没见过开得像你那般灿烂的罢了。纵使在苍茫岁月中的你早已改变,我亦只记得你开得最好的那一次——和我一起。
我还是想问问你,那一天,你是否同我般夜不能寐?
(指导老师:李安江)
橡树
年11月
评委寄语:
小作者的构思之巧妙,近乎成人的纵横捭阖,让评委老师赞不绝口。她用书信的形式,以“橡树”的名义,给“凌霄花”写了一封信。评委老师相信她绝对是女诗人舒婷的“粉丝”,舒婷的成名作《致橡树》一定是融化到了小作者的心里。
在舒婷的《致橡树》里,橡树是男性的标志,而作者是刚进高一的女生;《致橡树》是以木棉花的女性口吻对橡树进行表白的,偏偏小作者在本文中以橡树的身份对“凌霄花”这个女性化的意象进行倾诉。也难怪文中语言在体贴中不泛坚定,在温柔中亦显果敢。
短短的90分钟时间里,小作者的字词操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老师心中赞叹不已。更让老师欣慰的,也是本文最宝贵的特点是,文章的字里行间能处处让人感受到的厚重的青春的思考。评委老师实在不愿意别的读者认为这仅仅是一篇青春期少女的梦呓,更不愿让一些“警惕性”特别强大的读者对这篇习作发出的所谓“中学生早恋”的论断,因为小作者说了:“你在我心里是纯洁的、美好的,所以我只有让自己也以一颗赤诚火热的心,才能去面对你。”(评委老师:张婷/12/22)
编者的话: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使全校中、小学生都拥有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和平台,清镇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本期组织了丰富的学科竞赛活动。中学部语文教研组组织的首届“银河杯”中学生作文竞赛活动已落下帷幕。王荣校长亲自拟出竞赛试题,45名学生参加决赛。本篇荣获一等奖。